25歲,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風華正茂、活力四射的青春年紀;對于一個舞團而言,25周年代表舞團進入一個風格確立、穩中求新的上升階段。 新加坡第一大舞團,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舞團——新加坡舞蹈劇場(Singapore Dance Theatre),今年慶祝25歲生日。記者專訪舞蹈劇場現任藝術總監雅克·謝爾根,今年也恰好是他從上任藝術總監吳素琴手中接棒后主持大局的第五年,他借主持舞團這五年來的感受,回應輿論界對他決策和方向的質疑,同時分享舞團以后的計劃。 接棒吳素琴的不二人選 今年61歲的謝爾根生于瑞典,成名于美國。他是美國華盛頓芭蕾舞團的“芭蕾導師”,也曾在瑞典皇家歌劇團芭蕾舞團、挪威國家芭蕾舞團、美國匹茲堡芭蕾舞團等舞團擔任編導工作,有豐富舞蹈教學和演出經驗。舞蹈劇場,乃至本地舞蹈圈的人對雅克并不陌生,因為他也是“吳諸珊與羅伯特邁吉基金”藝術總監,曾多次為舞蹈劇場編導舞作,而上世紀80年代時,他是已故著名舞蹈家吳諸珊的導師。在國際及本地舞蹈界經驗及人脈豐富的他,接替吳素琴擔任藝術總監舞蹈劇場是不二人選。 從1988年吳素琴和鄧添福聯合創團至今,舞蹈劇場從七人發展到擁有37名舞者的實力堅強舞團,呈現經典和原創作品近200部。謝爾根上任時曾表示要傳承創辦人之一吳素琴的目標,“加強舞團多元性特色,靈活適應不同舞蹈風格,包括經典芭蕾、當代舞蹈以及創新舞作”,這個目標其實已實現,經典芭蕾如《天鵝湖》《吉賽爾》《胡桃夾子》在每年舞團開季和圣誕假期檔已成新加坡人不可或缺的藝術大餐;而梁殷實、邢亮、Nils Christe等國際知名編舞家,都為舞團編創過舞風迥異令人驚艷的新派芭蕾作品;舞團也每年舉辦編舞工作坊和編舞大賽,賽出像曾家愛這樣的年輕編舞新秀。 與其爭辯,不如致力于出高質量劇目 謝爾根在藝術記者們眼中是個很善辭令亦頗有威信的人,舞團每次演出和活動的最佳代言人,此次專訪,針對一些大格局和大方向的問題,他回答時維持一貫一針見血、毫無保留的風格。 “有輿論認為作為國家級芭蕾舞團,舞蹈劇場的古典演出不夠……”記者話未完,只聽謝爾根“申辯”:“我們的古典演出肯定是足夠的,我自己就是堅持‘古典主義’的,怎可能排斥古典芭蕾?關鍵在于如何定義‘古典’,拿梁殷實為舞團編的《純真年代》來說,無論從視覺還是質感上,都是一部現代作品,但從舞步到身法,又全都以古典為基底,要怎么界定古典與現代?純粹的古典是指19世紀的芭蕾作品,我們不是每年都演么?這些作品當然是好作品,卻不能演得太多太濫,事實上新古典和現代芭蕾都源于古典芭蕾,古典芭蕾的邊界因這些作品的加入而越來越被擴大,這是芭蕾發展的必然,也是觀眾欣賞口味的演進,回歸重點,我們的古典演出是夠豐富的?!?/div> 對不同芭蕾舞種的偏好不僅反映在觀眾的欣賞口味上,就連團內舞者也有分歧,謝爾根說:“有的舞者直接跟我說只想跳古典,有的只對現代興趣濃厚,我無法滿足他們的個人好惡,這么大一個團面對如此之多的觀眾,我們要為觀眾著想,而且真正成熟的舞者不挑作品,能在不同的作品中跳出精彩?!币虼?,他覺得與其爭辯古典、新古典、現代的比例問題,不如把寶壓在出高質量的劇目上。 正因不是本地人,對舞團的投入更單純 說到劇目,謝爾根指出“新加坡特色芭蕾舞劇”難以編創,“什么是新加坡特色,華族文化、馬來文化還是印度文化?獨厚或獨缺哪一種都不是新加坡特色……不同文化的融合才是新加坡文化,從這意義上講,新加坡文化幾乎是亞洲文化的精華縮影,有可能編創出亞洲題材舞劇,但挑明‘新加坡特色’在舞劇編創中似乎沒特別大的意義?!?br> 謝爾根更直言自己不是“新加坡人”,因為他連“永久居民”也不是,這并不妨礙國家藝術理事會對他這樣一位“外國人”的認同和贊賞,“我記得藝理會人員有一次對我說:可能因為你不是新加坡人,所以才能對新加坡舞者傾注更多的用心,也更致力于發掘本地舞蹈人才,可我對曾家愛等新加坡年輕新秀的用心也并非因為他們是新加坡人,他們在我眼里是優秀的、值得栽培的人才,”他接著說:“我不成為‘永久居民’有私人理由,正因不是‘永久居民’,我才不把自己今天的一切視為‘永久保證’,視為理所當然,我對舞團的投入也就更單純、更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