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全國大賽涌現出了不少現實題材的舞蹈作品,下面我們綜合山東青干院及東北師大的作品簡單說一說: 這次參加第十屆全國大賽,山東省舞蹈家們紛紛關注“現實”。由山東藝術學院滕永山編導的雙人舞《相依惟夢》,充分利用長凳的各種運動和造型方式,巧妙地完成了舞蹈結構的鋪排和舞臺空間的風格設定,鏈接起了兩位老人的隔世情緣,引發現場觀眾對于老年人問題的關注。 “我們的舞蹈作品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關注孤寡老人、農民工等人群,這是值得提倡的創作導向?!鄙綎|青年政治學院傅小青院長表示,從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開始,我們就提倡現實題材的創作,這是更多地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陽春白雪’固然是好,但許多觀眾沒有達到那樣的審美能力,我們的舞蹈必然是自我欣賞,游離于大眾之外,‘曲高和寡’,我們要讓舞蹈走近老百姓、走進千家萬戶,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p> 省文化藝術學校帶來的群舞《鼓子少年》,以山東鼓子秧歌為創作元素,展現了一群少年勇于擔當的精神風貌,關注的是這片土地滋養出的少年對于文化傳承根脈的延續。傅小青表示,“我們就是想要展現山東傳統文化的傳承?!?/p> 傅小青說,“跳鼓子秧歌的男人給人沉穩的感覺,但我們也不能脫離少年的天性,于是就從男女少年比試身高開始,在學習秧歌的過程中累了、趴下了也要堅持下去,逐漸領悟到鼓子秧歌的精髓,把‘少年強則國強,鼓子少年勇敢當’的精神傳承下去?!?/p> 不但山東如此,東北師大更是把關注現實題材舞蹈作為他們的突破口。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劉煉說,我們學校舞蹈系成立時間較晚,如何實現突破?“這個突破口就是現實題材舞蹈,就是關心老百姓的題材,這更能打動觀眾的心,這是我們一貫的思路。” 2006年,東師的《進城》在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榮獲表演金獎,實現了吉林省國家級舞蹈金獎零的突破,隨即入選2007年央視春節晚會。當年,東師的群舞《中國媽媽》奪得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一等獎的桂冠。此后,東師舞蹈系又相繼創作出《漢宮秋月》、《南京·亮》等作品,屢獲殊榮。從此,“東師舞蹈現象”愈發引人關注與深思。 這次參加第十屆全國舞蹈比賽,東師除了《羚羊的外套》外,還帶來了現實題材的三人舞《進城2—返鄉》。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大批農民工懷揣著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去城市打工,當他們在城市里用辛苦和勞動賺到的錢購買了禮品,回家過年探望老人和兒女時,卻因為火車票供不應求不能按時回家。在這個緊急時刻,“舞蹈”上演了一場充滿溫馨的感人故事。 劉煉說,“我們總結東師舞蹈創作時有三句話,在創作理念上:探究題材、突破創新;在創作思想上:注重歷史、關注現實;在創作風格上:以情做舞、以舞傳情。這是我們東師舞蹈的創作特點,而我們也在此基礎上開始了舞蹈創作形式、內容等方面的嘗試和突破?!?/p> 關于現實題材舞蹈內容請關注另外一文:當舞蹈碰觸到現實——第十屆全國舞蹈比賽綜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