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石頭roy 生長:彎曲中的動率 《生長》是編舞家西迪·拉比·徹克奧維與中國舞蹈家、編舞家王亞彬跨國合作作品的名稱。 “東方的召喚”一直是西迪·拉比·徹克奧維生命中一個持久不變的旋律。他與孟加拉裔英國舞蹈編導阿庫漢姆合作的雙人舞《零度復數》精彩絕倫、充滿哀傷;身心和鳴的巔峰之作《舞箴》展現了傳說中的中國少林寺武僧的超凡技藝與哲學;作品《嬉戲》中,他與印度裔法國庫奇普蒂舞大師Shantala Shivalingappa俏皮而安靜的演出跨越了安特衛普、金奈、倫敦巴黎和杜塞爾多夫;此外還有對日本和漫畫表達了熱愛之情的《手冢》。其實在更早之前,他已經在《完全沒有》和《信仰》中反復采用了印度圖像的修飾手法,并在《時光飛逝》中辛辣風趣、充滿熱情地戲仿寶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但是東方對于徹克奧維來說并不是一個遠在天邊的“他者”,也不是觀察、評判、改造或防衛的對象:在他眼中,東方近在眼前,就位于邊境之南,太陽以西;它與眾不同,卻并不陌生。 現在,東方又一次發出召喚。這次是王亞彬在北京向他發出邀約。對于熟悉亞洲舞蹈現狀的人來說,她的名字如雷貫耳:王亞彬是卓有成就的舞蹈編導和舞蹈家,雖然從小受到中國古典舞的訓練,亞彬也接受過古典芭蕾和現代舞的訓練。她曾多次獲得中國國家級的重大獎項,也是備受贊譽的“亞彬和她的朋友們”舞團的藝術總監。該舞團經常邀請亞洲、歐洲和美國的舞蹈編導進行合作。 最初的舞蹈動作是圍繞著樹木和自然生長而闡釋我們的“源”即“根”和我們的“未來”即“枝蔓”的關系的問題而創作的,試圖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從哪里來?又往哪里去?”。徹克奧維一直以來都對根、樹枝和不規則碎片以及細胞分裂后產生新物質的運動過程很感興趣。“在我看來,這種‘先分裂,后攻克’的方式能豐富并發展你的精神疆域、你的家庭和你所熱愛的生活——每次分裂攻克的過程都是為了走得更遠,去拓展疆土;樹木的這種“生長”現象是對這個理念的完美詮釋。” 枝蔓茂盛的樹梢是根發育的結果,就像它在另一個空間的反射,這種想法激發了他的興趣:“每一根樹枝都對應一條深埋在土壤中的樹根,他們未來的走勢充滿期待。你越是伸手去抓未來,就越需要了解他的過去和歷史。”生長是一個正在循環反復的過程,是內部積蓄向外部拓展的結果,會受到很多外力的影響。徹克奧維認為:“我們并不總是知道往哪長,但知道需要往前生長。”舞者和樹木、植物有著共同點:需要向前,需要空間,但是還要與棲息的環境互相作用。生長過程中也受到自然界和外部力量的影響,在如閃電、火、水和風等大自然的力量的作用下,勻速直線運動的時候是很少的,但運動絕不會沒有方向:或者是曲線運動,或者是螺旋運動,或者是不規則運動。往前生長是不變的源動力。 演出劇照和演出前花絮 [attach]164026[/attach] [attach]164027[/attach] [attach]164028[/attach] [attach]164029[/attach] [attach]164030[/attach] [attach]164031[/att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