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劉海棟 民族舞劇《茶馬古道間的鈴聲》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 10級編導班畢業舞劇 總策劃:蒙曉燕 何光 策 劃:馬云霞 楊敏 統 籌:馬娟 藝術指導:徐小平 總導演:李進 編?。豪钸M 服裝設計:陽東霖 編曲、作曲:胡焜商君立 音樂監制:屈強 燈光設計:趙承彤 文案策劃:苑媛 視頻制作:盧曉煒 前臺主任:楊慧英 趙佳 后 勤:吳桂榮 平面設計:郎曉堯 執行編導 序 幕:蘇日古嘎 寧晨羽 上篇章:何楚千 李萌 覃童 潘春枝 下篇章:徐琳琳 謝一蔓 應驍 朱瑩 尾 聲:楊鈺菲 馬曉琳 主演排練:朱蘇 李怡純子 朱心韻 茶馬古道間的鈴聲 我心里,一直有這樣一個地方。 逝者相傳,生者不息。 我耳畔,一直有這樣一個聲音。 戀眷相依,顧隨不離。 古道漫漫。我甘用生命,頂禮皈依。 鈴聲揚揚。我愿以熱血,搖撼爭鳴。 這是對信仰最為尊崇的托舉。 更是于傳承最為虔誠的叩問。 我多幸運。 在這天地間,古道上,鈴聲里。 將所有美好祈愿都寄與其中,然后敬還三朵神。 阿拉姆舍你, 行不盡也聽不完。 有太多光影與日月交疊,相錯而過。 可我將與你們一路相協,并肩而行。 編者的話: 昔日的茶馬古道,早已風煙杳渺俱凈。 而林間隱錯策動的馬幫鈴,還依舊向世人述說著茶馬幫不朽的傳說。 我聽后低眉黯然。是它打動了我,并讓我相信,追隨鈴聲,循借茶馬古道,我能描摹出歷史的掌紋。為光華重現,我開始了《茶馬古道間的鈴聲》的策劃: 整部舞劇以茶馬古道為題材,馬幫鈴聲為主線,牽引鋪陳出馬幫人對于馬幫鈴,對于“傳承”的尊崇,這是他們的習俗,但同時也是融在馬幫人骨血里的堅持和信仰。而每一角色的真實細膩情感,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都會在本劇一一呈現。馬幫道義,繾綣相思,傳承信仰,都在每一個細節之處折散出人性的光芒。他們的情誼,他們的信仰,值得每一個人珍惜和記取。 整個創作過程,情狀古道:雖曲折漫漫,可由此我們也見證到了蜿蜒的壯麗。 所以說,《茶馬古道間的鈴聲》,并非為展示而上演,而是為詮釋而登臺。從某種意義上說,舞劇本身也是對于茶馬鈴聲在戲外的一種續脈相承。如果說,茶馬古道是馬幫的必經之路,那舞劇《茶馬古道間的鈴聲》該是編者,舞者,觀眾共同的朝圣之路。 舞臺終會謝幕散場。可我相信,真正的傳奇,終將在《茶馬古道間的鈴聲》中重新書寫。 劇目簡介 序:鈴命天授 祗意天降,大鍋頭成為新一任持鈴人。巫師跳起孔雀舞,為馬幫驅煞趕厄, 祈祝平安。茶馬道間,大鍋頭帶領馬幫踏上新的征途。 上篇章:鈴響定情 茶香襲人,踏味相尋。 茶園里,處處可見茶女踩茶制茶的妙然倩影。 循著鈴聲,她對他情愫漸生。借以歌聲,他唱出傾心相許。 原以為,姻緣牽定的有情人,就在眼前。 可當茶雨簌簌謝落。卻聽聞鈴響,在別處...... 下篇章:鈴慟爭鳴 一入茶馬幫,共飲一瓢水。對大鍋頭,眾人有敬更有情。 兄弟情,夫妻情,父子情,層疊相交,又借以鈴聲宕跌出更大的回響。 殺氣聞音而來:二鍋頭勾連匪幫包抄馬幫,為爭奪銅鈴刺死大鍋頭。 暮色四合,萬馬齊喑。 尾聲:鈴脈永傳 依偎在母親身邊,小鍋頭最愛聽母親講起父親: 一步步,是父親用勇氣丈量的古道;一聲聲,是父親用生命奉持的銅鈴。 父親的使命,父親的擔當。他也要像父親那樣! 鈴聲蕩徹山谷,馬蹄踏碎曉月。 茶馬道上,小鍋頭再度帶領馬幫,一路前行,連朝不息。 主要演員: 崔 濤飾 大鍋頭A 程珮瑩飾 茶女A 何仲達飾 大鍋頭B 陶禹霏飾 茶女B 譚鈞元飾 二鍋頭 索朗群旦飾 巫師 吳梓明 飾小鍋頭 參演人員: 廖磊 盧崇杰 孟偉峰 唐軍 瞿友祥 應驍 易信任 操照強 李世平 莊添 何書耀 鄭泰 趙春陽 楊壯 曹寧 李帥 白云峰 鄭烽 蘇雅 陶濤 劉佳陽 丁順 趙佑祥 帥瑞虎 趙澄 陳聲宇 專業課任課老師: 色尕 旦周多杰 澤仁拉姆 馬嘯 沙呷阿依 高紅女 張林 美哈阿依·喀依爾 鐵木爾 肖繼元 畢妍 李惠君 格日南加 楊希 金玉仁 徐宗瑋 李鶴群 刁愛光 馬慶玲 任少易 理論課教師: 蘇自紅 樸永光 金志鐘 金玉仁 喻少言 李建捷 徐平 車延芬 劉柳 趙承彤 班主任及主課老師:李進 [attach]164905[/attach] [attach]164906[/attach] [attach]164907[/attach] [attach]164908[/attach] [attach]164909[/attach] [attach]164910[/attach] [attach]164911[/attach] [attach]164912[/att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