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飾吉賽爾、盛世東飾阿爾貝特、魯頔飾米爾達、周兆暉飾漢斯、李寧飾吉賽爾母親、李科飾公爵、魯娜飾巴蒂爾德小姐、農民雙人舞:王琪/張熙、群靈二領舞:徐琰/邱蕓庭 《吉賽爾》的美就在于為觀眾呈現了一種憑日常生活經驗根本無法想象的奇觀異景,一個是冥界的幽靈,美麗、輕盈,一個是凡間的伯爵,英俊、陽剛,當夜幕降臨時分,他們在幽靈王國中重逢,并上演了一出彌漫著濃濃相思與哀愁的“人鬼情未了”。那來自于鬼魂世界的舞蹈,形成一種驚心動魄之美,這種美,穿越舞蹈,帶給觀眾的,除了憂傷,還有一種審美的境界。在整個舞劇的最后,吉賽爾漸漸消散于晨曦之中,永遠地離開了她深愛的阿爾貝特,給世人留下一聲哀嘆,這聲哀嘆不僅在舞蹈中,也在一段歷史的命脈中! 被稱作“浪漫主義芭蕾之魂”的《吉賽爾》于1841年6月28日首演于巴黎歌劇院,舞劇藍本取材于德國詩人海涅在《論德意志》中描寫“維麗”(幽靈)的一章和法國文豪雨果在《東方詩集》中一首名為《幽靈》的詩。該劇最早是由法國著名舞蹈表演和編導家讓·科拉利以及朱爾·佩羅編舞,后來自1860年起經古典芭蕾編舞大師馬里烏斯·彼季帕多次修改,才奠定了今天版本的基礎。舞劇音樂出自法國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阿道夫·亞當之手,據說亞當拿到劇本之后,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內就完成了作曲!首演之后,《吉賽爾》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不僅轟動了法國,而且對世界芭蕾舞壇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歐洲的英國、丹麥、奧地利、俄羅斯等國都相繼上演該劇。直到今天,《吉賽爾》依然是世界各大芭蕾舞團的經典保留劇目。 特邀撰稿:邱 爽/審稿:蔣 山、孫元娜/攝影:司廷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