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午,【北京舞蹈學院舞院沙龍】2014新劇研討系列之二在綜合樓6F會議室舉行,此次沙龍邀請了我院編導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肖燕英作為主講人,以她編導的中國舞劇《戲夢人生》的創作為議題展開學術探討。學院青年教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約五十余人參與了此次沙龍。 肖燕英老師從舞劇《戲夢人生》的選材談起,指出在舞劇創作中要重視選材,更要重視立意,立意是編導對選材的認識,表達編導的主旨。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感受時,肖老師說從08年創作舞劇《可可西里》到現在的《戲夢人生》,自己的創作更貼近內心,也是對人生歷程的感受。對于創作過程,她坦言在學校完成的創作,自己不僅是一個編導,更是一個教編導的老師。因此,創作的過程也是教學的過程,在實踐中教學時自己每一處的創意和思考注重與學生分享、探討。接著,肖老師就舞劇結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與大家分享,她指出《戲夢人生》的創作是把女主人公筱燕秋對藝術執著追求的夢想作為主線,不關乎愛情,更多的是表達對事業的愛與執著。 舞蹈學系慕羽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并提出問題,她談到立意非常重要,很多舞劇是對原著的翻版,舞劇不是復制與再現,她認為肖老師“做減法”的方式非常好。同時,慕老師對創作中同學們如何與老師合作創作的進行方式提問。肖老師與參與三幕創作的學生共同回答了她的問題。 編導系白凌老師談到,舞劇不僅選材、立意要好,結構也非常重要。肖老師《戲夢人生》舞劇中結構清晰、簡潔,人物關系明確,整個作品給人一種靜靜的深刻感,久久耐人尋味。同時,她也就自己創作教學中遇到的困惑與肖老師進行了交流。 肖老師的創作團隊10級編導班的全體同學們也積極踴躍地表達了個人在舞劇創作過程中的種種感受與體會。王歆宇同學說在肖老師的創作中,他學到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從動作中找結構,而是先立意,然后根據立意去尋找合適的動作;沈軼凡同學說編導是自私的,但老師是無私的,通過該舞劇的實際操作使她學習了舞劇編創由選材、立意再到創作的整個過程,在肖老師身上更是學到了一個編導應具備的素質和精神;和白雪同學談到,在創作過程中,感受到最多的是肖老師對細節的處理和把握。 通過近一個半小時地熱烈討論與交流,大家深切地感受到《戲夢人生》創作團隊的樸實與踏實,正如肖燕英老師的口頭禪“再試一試”,這種對作品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體現出了她對自己的要求、對學生的責任和對舞蹈藝術的尊重。學生們說筱燕秋其實是肖燕英老師的縮影,這種對夢想的執著堅持,帶給大家更多的勇氣和力量! (北舞舞蹈教育研究所/周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