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新聞網 汪嬡) 展示黃山挑山工的力量與溫情 “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只有真正到過黃山,體驗過徽州文化,感受到黃山松精神的人才知道能夠稱為靈魂的,應該是黃山上黝黑如巖石、遒曲如壁松的挑山工。4月21日,記者從市演藝公司了解到,以黃山挑山工為故事原型,獨富黃山本土地域特色的原創雙人舞蹈作品《挑山》已成功入選第六屆華東六省一市專業舞蹈大賽決賽,將在5月份前往上海亮相比拼。 “一根竹扁擔,兩頭擔著百斤重的物品,包括山上所有的設施、建筑、餐飲、保潔,在體重都顯累贅的崎嶇漫長的黃山山路上,他們更顯艱辛。這不僅是體力的展示,更是新時代正能量的傳遞。”市演藝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作品推薦的價值意義所在。黃山挑山工的故事和精神曾被中央電視臺及各大門戶網站爭相報道,感動過千萬觀眾和讀者。而《挑山》舞蹈正是憑借本土優勢資源,將黃山挑山工的精神與力量有形化。舞蹈《挑山》描繪的是一對黃山挑山工夫妻不畏艱難、互相扶持、辛勤勞作的場景,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舞蹈音樂如黃山美景般巍峨雄壯,夫妻倆共同挑擔勞動,二人運用扁擔完美配合的高難度技巧動作展示了挑山的艱辛與不易;第二階段舞蹈音樂動人婉轉扣人心弦,丈夫挑擔受傷,妻子扛起重擔,展現夫妻間遇到困難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的真摯情感;第三階段舞蹈音樂雋永舒揚,丈夫身體好轉,夫妻倆又再上高峰,輕快有力的步伐讓人覺得重新煥發生命,最后如黃山松造型般定格。舞蹈成功地塑造了這對挑山工夫妻如黃山松一般剛強有力的堅毅形象,不僅展現出挑山工的力量之美,更細膩地刻畫了兩人溫馨的夫妻之情。 “我們嘗試通過舞蹈這樣優美的藝術形式塑造出新時代經典的黃山挑山工形象,讓人們的內心情感得到共通,讓挑山工的故事不僅停留在報道中,更能以多樣的形式得以展現并成為一種能夠代表黃山的文化符號。舞蹈《挑山》能夠傳播信念,傳遞時代的正能量;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齊心聚力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舞蹈演員常海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