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開口說話的舞劇 一部沒有句號的史詩 黑珍珠號??窟\河岸邊 文化遺產傳播的新渠道 歷史的題材 現代的藝術 親民的票價 讓普通百姓走進高雅藝術殿堂 以實際行動參與運河的保護 當太陽遇見星星意味著你結束了一天的忙碌; 當快樂遇見悲傷就完整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當舞動的藝術遇見流淌的歷史便產生了《遇見大運河》。 (浙江日報)京杭大運河,在槳聲船影里流淌了1000多個春秋。今天,杭州歌劇舞劇院歷時3年創作的舞劇《遇見大運河》首次向媒體亮相。 一束追光,定格在舞臺中央。該劇以一組尋蹤大運河厚重歷史的現代人,抱著對大運河文化各自不同的理解、感受,去探尋運河文化的靈魂所在為引線,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運河的深深眷戀與愛;同時以“開鑿、繁榮、遺忘、涅槃、又見運河”為主線來展現運河的主題及千年歷史;兩條情節線錯綜交織,讓觀眾能夠從一個新的視角審視這條流淌了千年的運河,體驗這條河流所蘊藏的中華民族的文明與智慧。歷史學家呂叔、旅法設計師微米、燈光師小弟、造型師醒生等主創團隊,則以各自的專業角度,從運河邊遺存的建筑、碼頭、文化遺址中尋覓運河文化的靈魂所在。 畫面定格、時空交替。曾凱扮演的男主角承望,一個對運河歷史充滿敬畏之心的現代人——他跟隨著女主角周可扮演的水靈的腳步,看到了大運河在各個歷史階段創造出的一幕幕輝煌:運河邊的小橋、流水、人家,運河兩岸璀璨的民間文化。當然,他也看到了漕運給那個時代帶來的繁榮景象。 世世代代的杭州人,用勤勞和智慧呵護了大運河,而對它的詮釋和再現正是《遇見大運河》的歷史擔當,這是導演崔巍創作生涯中最為艱難的一部作品?!摆ぺぶ形腋械剿x予了我一份使命,對民族歷史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使命。”3年前,因為運河申遺的機緣,崔巍選擇了這個題材。經過3年的創作,崔巍感受到,越接近它就覺得了解它越難。難就難在千年的運河不是一部戲就能完全體現的。無數個不眠之夜,那不息的水聲讓崔巍聯想到,生生不息的運河水蘊含著一種無窮的力量,它象征著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它不僅僅只是一部舞蹈劇場,它應該成為一個文化事件,它是全中國人民保護運河的共同心愿與行動,也是對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傳播的一次提取、展現與表達。而這部作品令記者感動的正是汲取了現代派作品的表現元素,大膽地在舞蹈語匯中注入了行為藝術與戲劇藝術的表現手法,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歷史與未來相結合、自然與大愛相結合,是一部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大膽創新的藝術作品。是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觀念的藝術家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向人類文明的共同致敬之作。因為千年流淌的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動脈,它把神州大地上的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連成了一體,使中華民族結成了一個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生命共同體。 在杭州,誰也無法繞開大運河,誰也不能沒有大運河,臺下的觀眾與臺上的藝術家一起遇見大運河,情不自禁地走進運河的世界。 正如舞臺上,當水靈微微地拍打著堤岸,像是在打著最后告別的手勢,繁華碼頭在慢慢干廢,行船號子也遠遠的消逝。此時此刻,尋蹤大運河厚重歷史的現代人,被無情的現實觸動了內心的靈魂:我們該為大運河申遺做點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讓世人重新認識到大運河的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