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導演:娜仁花 作曲:李彥汶 舞美總監(jiān):任冬生 舞美設計:李丹 燈光設計:李超 服裝設計:戚雨節(jié) 化妝造型:孫愛娜 舞劇《青花語》故事梗概: 煙雨朦朧的江南小鎮(zhèn),以瓷器為生的青花與白寶軒是相愛的一對戀人。白寶軒是瓷器工藝師,他如命般的珍惜自己的瓷器作品。青花非常愛白寶軒,甘愿為他犧牲一切。廖公子是白寶軒的雇主,也鐘情于青花,他的占有欲與愛的方式不僅未能得到青花的愛反而把青花逼到了絕路。廖公子威脅白寶軒與青花,要摧毀瓷器來逼迫青花嫁給他。白寶軒懦弱的性格決定他承受欺凌而無勇氣去反抗廖公子,他無法挽救自己的瓷器作品,也更挽救不了青花。青花為了挽救青花瓷,挽救白寶軒的性命,不顧自身的險境而答應嫁給廖公子。洞房花燭夜她帶著蓋頭永遠走了,寧愿自殺也不愿被屈服更不會愛上廖公子。青花與白寶軒陰陽兩隔,這段凄美的愛情變得支離破碎,就像因被破壞而失去昔日精美的殘缺碎瓷。 第一段 舞 只為君而起 青花瓷瓶,青白之間,世間唯有青描于白上,才能顯青之桀驁;唯有白托于青下,才能顯白之靜美。青花瓷,你我結(jié)緣而起;青花語,你我長久依依。 第二段 情 只為君而守 任世間千般誘惑,也不及你一顰一笑;任世間萬般險阻,也難抵我一心一意。唯有青白合一,才有青花之意。唯有與你相依,才有永恒之情。 第三段 命 只為君而系 若青花瓷青而銹,白而濁,則整不如碎。若身與他人而眠,姓以他人而稱,則生不如死。愿君長生,將青花瓷流傳于世,將青花情常埋心底。 第四段 青花瓷易碎,愛情亦然。 青花瓷凈透,愛情亦然。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愿留清白在人間 青花瓷常在,青白情永存 導演闡述: 愛情是易碎品。青、白兩種顏色交融的精美瓷器又如白寶軒與青花幸福甜蜜的愛情。青花瓷精美卻是易碎的;愛情是幸福而那么的不堪一擊。在此劇中青、白既是兩個人物又是中國青花瓷文化中青白的代表性象征;廖公子驕縱跋扈的形象無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折射的影子,他破壞瓷器的施壓行為是拆散白寶軒與青花的直接力量,又是青白瓷文化遭到破壞的象征意義。 此劇將青花瓷的青、白兩個顏色擬人為兩個人物來表現(xiàn)。故事沖突的直接敘事凝練在第二段中,更多運用了象征手法以及心里描述方式。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舞劇的敘事程度如何把握? 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創(chuàng)作,在此過程中沒被“敘事”控制住,這是本次創(chuàng)作的最大自我突破。創(chuàng)作過程不應該僅僅忙于交待事件而要尊重舞蹈藝術(shù),遵循舞蹈藝術(shù)的特性。 《夢·易安》 編劇、導演:龍一馨 作 曲:謝 鵬 舞美總監(jiān):任冬生 舞美設計:李 丹 燈光設計:李 超 服裝設計:戚雨節(jié) 化妝造型:孫愛娜 舞劇簡介: 第一段:獨自生黑 故地重游,卻已物是人非。過往畫面點滴浮現(xiàn),讓易安不忍回味。睹物思憶,又陷夢境。 第二段:琴瑟和弦 夢回北宋,見到青年時的那個熱愛生活,幸福美好的自己;又夢到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琴瑟和弦的日子。 第三段:顛沛流離 正當回味琴瑟和弦的美好,卻突然跌入南北宋交替的夢境。烽火硝煙,百姓流離失所,正是她顛沛流離的歷程。縱使周遭的環(huán)境如烏云般包圍和吞噬著她,她仍舊存留著那股堅韌與正氣。 第四段:情寓詩詞 人生如夢,過往已如煙消散,縱有萬千情愫,卻也一去不返。只將那些歡愉苦寂并入詩詞,存留于世。 作品闡述: 她從紅顏如玉、紅燭高燒的輝煌,歷經(jīng)亂世的顛沛流離,獨享晚景落寞;她文弱但不卑不亢,且擁萬丈才情。她,便是千古第一才女易安居士——李清照。舞劇選取李清照三詞一詩,從暮年《聲聲慢》入夢;夢歸北宋《鷓鴣天·桂》;夢歸南北交替《夏日絕句》;夢醒《武陵春》。這四部作品也代表她人生的四個階段,通過一場夢來串聯(lián)。她的人生何嘗不是如夢一場,過往種種,歡樂與苦痛,早已煙消云散,唯獨才情詩篇留存于世。 攝影師:劉海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