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佼佼 第六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于10月11日至18日在中央電視臺三套現場直播。此次大賽在往屆大賽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按舞種設立少兒舞蹈、國際標準舞、街舞、群文群創專場;專業舞蹈設立了3場綜合場,按表演形式劃分為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和群舞。在賽制上,獎項設立除了往屆的表演獎和作品獎以外,增設最受歡迎演員獎和編導獎,即興表演環節采用標題、音樂、道具隨機拼貼的方式,并取消綜合素質評委的逐一點評,轉交第二現場的專家在即興環節之后統一點評。 整體看來,本屆大賽反映出了舞蹈發展的繁榮,舞蹈演員陣容強大,舞蹈作品層出不窮。就專業舞蹈來說,從表演角度來看,優秀的舞者無論是技術技巧還是藝術表現力都已達到了國際水平;從創作角度來看,舞蹈編導們都在積極探索藝術創新,也的確出現了好的作品。然而,不得不說,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作品形式層面的創新,而作品題材與內容層面仍然存在著因循守舊、沿襲套路的現象。 形式創新富有意味 每一時代藝術思潮的進步或演變,也最終會體現在藝術作品的形式上。本屆舞蹈大賽的專業舞蹈創作在形式創新上呈現出巧妙而富有意味的特點。 如由趙明編導、黎星表演的男子獨舞《小草》,準確抓住了演員擅長控制的肢體特長,巧妙運用體操化的高難控制技巧,以倒立的腿部豎叉交叉控制與頗具小草形態特點的腿部彎曲造型來表現小草的柔韌與堅強,以此比喻千千萬萬戍守邊疆的普通戰士。三亞市藝術團的女子群舞《萬泉河水》以《紅色娘子軍》中的著名舞段《斗笠舞》為素材,進行了新的創作。舞蹈將原本舞段中人手一個的斗笠,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夸張,這個可以將所有舞者囊括其下的大斗笠,不僅具有令人過目難忘的視覺沖擊力,而且富有著“團結、圓滿”的形式意味。由易杰、紀家萱編導的雙人舞《刑場上的婚禮》,打破了上世紀80年代的著名同名舞蹈作品的敘事手法,在舞蹈結構上匠心獨具,用大幅的筆墨來表現作品中夫妻二人就義后的重生。 題材選擇呈現“失語” 當我們欣慰于形式創新的突破之后,透過作品形式來看其內容層面,呈現出一種整體的傾向——相當多的作品在題材選擇上仍然徘徊在古代的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或與古代文化淵源頗深的民族風俗風情中,就算跳出古代,編導關注的時代也圈定在近現代,而鮮見涉及當代人物與事件的作品,更別提反映當下社會生活與情感的題材。在這一點上,部隊舞蹈比較注重題材與時代步伐緊密相聯,但部隊的題材又更多聚焦在社會性的宏大主題之上——保家衛國、奔赴前線,并且由于部隊舞蹈所表現人群的專業性與特殊性,與大眾的現實生活還是有著相當的距離。 古代題材的豐富多彩,從一個側面映照出關注當下人們現實生活與情感題材的缺失,尤其是對個人情感小世界的關懷缺失。誠然,我國歷史悠久的豐厚文化的確應是藝術表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但藝術創作一定不能忽視當代人的生活與情感,因為這才是觀眾最有切身體會、最容易產生共鳴、最為關心關注的部分,而觀眾又永遠是推進藝術不斷發展的最重要的力量。當音樂創作中已有大量的流行歌曲對人們生活中的個人情感給予細致、深入的觀照時,在此次舞蹈大賽諸多作品與觀眾接受之間,顯露的是“失語”于當下現實生活與情感的斷層。 比賽機制導致“失語” 本屆大賽顯現出的創作上對于當下人們生活與情感的“失語”,不僅僅存在于此次比賽之中,而是舞蹈創作領域近年持續存在的普遍現象。這一問題的產生有方方面面的原因,筆者認為在諸多原因之中影響力較大的有兩點:一方面,比賽按風格劃分舞種的賽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著創作者的題材創新;另一方面,評分權絕大部分交付于專業評委,舞蹈編導的審美取向自然趨向于專業評委,而忽視了觀眾接受的考量。 本屆大賽的專業綜合場打破了舞種限制,以表演形式劃分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與群舞。但是我國重大的專業舞蹈比賽諸如桃李杯、荷花獎是按照舞種風格來進行劃分,參加電視舞蹈大賽的一些優秀作品,并不是專門為了參加一次比賽而創作,編導在創作過程中仍會考慮到舞種風格的問題。舞種風格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保持該舞種內在本質特征的純正性,又會抑制該舞種在創作上突破創新的腳步。所以就會出現古典舞把所有中國古代的文人志士、神話傳說、梅蘭竹菊都搜羅個遍,民間舞把每個民族的風俗人情、節慶假日、服飾道具都拿來創新的情況。 舞蹈大賽中對于演員表演和編導編創的評分權,一直是由專業評委來掌握。在舞蹈大賽從起步到上升的階段中,這種機制對引領觀眾認識專業舞蹈、培養樹立觀眾的基本舞蹈審美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大賽發展至今,舞蹈編導一味遵從專業評委的審美取向就顯現出了與廣大電視觀眾審美取向的分歧。專業評委群體基本上是學院派出身,在舞蹈領域屬于具有精英文化特征的知識分子,精英文化在舞蹈審美上偏向于高雅藝術,更注重意義的完整、形式的雕琢、細節的完美。而央視舞賽面對的是廣大的電視觀眾,構成龐雜的接受群體在審美上整體看來還是以大眾文化為主,大眾文化在舞蹈審美上更關注形式的美感、情節的完整、人物的鮮活、意義的確定,更想看到的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觸動切身情感體驗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