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 廣場舞風靡合肥 記者探訪:大媽要健身 居民嫌太吵 市民煩惱:聲音太大實在受不了 “我簡直要被廣場舞那聲音弄瘋了。”家住政務區的胡女士說,小區附近有一片空地,不知何時就被一群大媽“占領”了,每天都有人帶著大音箱,從中午一兩點就開始伴隨著音樂跳舞。“到傍晚六七點才停。”在家帶孩子的胡女士叫苦不迭,不到一歲的兒子聽到音樂就會哭個不停,中午也沒辦法哄睡。 住在廬陽區臨泉路與新蚌埠路交口附近的程女士則說,每當夜幕降臨,小區不遠處的空地上就有四五十個大媽跳廣場舞,自家孩子上初中,一聽這音樂就心煩意亂。“跳舞健身是沒錯,但也應該考慮下別人的感受。” 記者探訪:廣場舞幾乎無處不在 望湖公園的小廣場上,傍晚六點半,已經有不少大媽聚在一起,說說笑笑開始做熱身運動。等到七點,小廣場上已經聚滿了跳舞的大媽們。領舞的秦老師告訴記者,平時都是用音箱,但前陣子中高考,就換成了錄音機,“過了馬路就聽不見,吵不到對面小區的。” 蜀山區望潛交口一處商業廣場前的空地上,大媽們中途很少休息,一曲接著一曲;經開區海恒社區海恒步行街與軒轅路交口附近,也有廣場舞隊;政務區緊挨著天鵝湖畔小區一片原本作為停車場所的空地、翡翠路旁一家銀行前的小廣場,越來越多的地方,都逐漸被跳舞的大媽們“占領”…… 部門說法:接到投訴會派人勸導 “關于廣場舞噪音的投訴,我們每個月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廬陽城管指揮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到這樣的投訴后,我們會派出城管隊員進行勸導,讓大媽們把聲音調小一點,時間不要搞太晚。” “我們并不反對大媽們健身鍛煉,但因為沒有專門的條例約束,所以有的廣場舞跳起來太過‘瘋狂’。”市民陳先生建議,能否出臺一些條例,對廣場舞的場地、音量和時間進行約束,尋求平衡。 社區創新:多方治理簽禁噪公約 令人欣慰的是,省城不少社區街道已經行動起來。蜀山區西園街道專門成立了由綜治、城管、小區物業等單位組成的“整治噪音污染領導小組”,隨時監控和管理廣場舞噪音問題,同時還有一份“西園街道廣場舞公約”,規定廣場舞晚上8:30之前必須結束,音量控制在60分貝以內,還要經過社居委備案,選擇的場地也有要求。“一旦被人舉報噪音擾民,我們可以沒收工具并進行罰款。”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約”對廣場舞起到了約束作用,在中高考期間,部分廣場舞隊自覺放棄了音箱設備,選擇人工喊口號的“靜音舞”方式。 ■聲音 都是“沒地兒”惹的禍? 大媽:沒地方跳舞才會“見縫插針” 蜀山區國購廣場南門西邊一塊暫停營業的歌舞廳門口,十幾位大媽見縫插針地翩翩起舞。“ 小區里不給跳,周圍也沒什么廣場。”一位大媽向記者訴苦:“ 要是有地方我們也不想到這啊。” 望湖公園小廣場上的廣場舞愛好者張阿姨認為,社會資源是公共的,大家也應該對這個年齡層次的人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專家: 開放公共空間讓大媽有地可去 合肥市體育局群眾體育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場舞正逐漸成為中老年人的全民健身活動,應該支持,問題并非出在廣場舞本身:“社區在規劃之初就應預留一塊合適的公共場地作為全民健身場所。” 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云飛表示,社會應該開放更多的公共空間,比如學校、單位廣場等彌補公共空間的缺乏。 李艷唐靚王飛本報記者邵婧張大為/ 文項春雷/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