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視窗) 廣場舞如何不成“擾民舞” 廣場舞作為一項群眾性文化活動,備受市民喜愛。近年來,廣場舞日益風靡,在市區各廣場、公園、海邊以及只要能夠提供休閑、娛樂、健身等活動的露天公共場所上,都有一群熱愛廣場舞的人舞動著絢麗舞步,成為城市夜生活靚麗的一幕。 然而,廣場舞在強身健體、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時,音樂擾民問題也飽受詬病。《三亞市文化廣場管理辦法》頒布已經一年,廣場舞在受部分市民歡迎的同時,擾民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參加群眾性文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噪音擾民的投訴層出不窮。廣場舞如何不成為“擾民舞”成為相關職能部門的考卷。如何改善廣場舞擾民的情況?廣場舞管理又有哪些難處?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早起晚睡” 部分音樂分貝過百 6月盛夏。可是三亞的海邊之夜,依然涼爽如水。每當夜幕降臨,三亞的河邊、海邊,習習微風吹拂,空地上跳舞的人摩肩擦踵,精神抖擻。走進社區,廣場舞依然隨處可見,部分社區內甚至有幾支舞蹈隊,不同風格的音樂此起彼伏,奏起了“交響樂”。倫巴、恰恰、拉丁、東北秧歌、新疆舞等輪番上演,不同的舞蹈隊在廣場上“競技”,跳舞的人儼然成為廣場上的文化使者。旁邊觀賞的市民也不少。廣場舞成了市民夜晚文藝活動的重頭戲,豐富著市民的文化生活。可是,噪音擾民的投訴也接踵而至。 2013年,市文體局下發通知,為了不擾民,廣場舞的分貝應該控制在75分貝以下。可是,記者隨機走訪幾個大型露天廣場舞,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廣場舞能不能早點停,影響老人、孩子休息。”家住月川廣場附近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廣場舞的聲音很大,開窗時,家里開電視的話,聽不清電視的聲音。記者拿出聲音分貝器測量,楊女士家附近的廣場舞樂曲分貝已過百。 家住巴哈馬度假酒店附近的李女士向記者反映,她所在的樓附近就是一個臨時跳舞場地,每晚都有十幾人在此跳舞,她們經常將音響開到最大音量,場地距離最近的住戶區才20余米,吵得家中的老人難以入睡。 跳舞高峰時段,記者再次走訪海月廣場、大東海廣場,廣場舞的分貝大多過百。不僅分貝過高,擾民時間也長,有些廣場舞甚至持續到晚上11點。 家住海月廣場附近的王先生表示,他是在酒店工作的保安,有時候晚上11點多回家,海月廣場的音樂聲頻頻傳來,嚴重影響休息。從前,他對廣場舞十分青睞,如今,由于廣場舞噪音擾民,他也不那么熱衷了。 迎賓路天際大廈斜對面的商戶胡阿姨對此也困擾不已,離她家商鋪約50米處的廣場舞每晚如期而至。舞蹈隊成員興致很高,有時跳到十點鐘還意猶未盡,音樂聲不絕于耳。這種夜晚降臨的音樂,她無奈地表示難以欣賞。 實際上,廣場舞已經不僅限于晚上,近年來,它也加入到了晨練項目的行列。早晨的廣場舞情況到底如何?6月23日早晨6點30分,晨光熹微,記者準時來到大東海廣場,舞未出場聲先至,循聲而去,發現這里已是廣場舞的海洋。海邊一支舞蹈隊伴著“格桑拉”的舞曲秀起舞姿。在距離音響約5米處,記者拿出聲音分貝器測量,分貝數為89。相隔不到50米處,50多位大叔大媽圍成大的圓圈,跳起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這里的分貝更高,分貝數超過100。不遠處的空地上,一位約莫50歲的阿姨正用小推車載著音響迎面走來,她身后跟著近20名穿著黑短袖藍色中裙的阿姨們,看來又一場舞蹈秀即將登場。 住在大東海廣場附近的黃先生表示:“早晨來大東海廣場跳舞的舞蹈隊有好多支,一波接一波,最早的一波不到六點就開始跳舞。我原本可以睡到7點半起床再去上班,結果六點不到,一聽見廣場舞音樂就再也無法入睡。” 除了這些廣場,晨曦中的社區內,廣場舞也十分熱鬧。家住丹州小區的上班族尚女士說:“每天早晨四五點,就聽到叔叔阿姨們從樓前經過,沒過多久,喇叭開始響起熟悉的廣場舞舞曲。嚴重影響了我們這些上班族的睡眠。” 場地緊缺 跳舞隊伍相對集中 據河北卓達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三亞分公司社養部工作人員王建國介紹,該社區設有三個舞蹈點,分別跳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秧歌和交誼舞。其中秧歌跳舞點與交誼舞的臨近,音響設備同時開啟時,音樂聲會交叉重疊。每年冬季,游客以及“候鳥人群”大量涌入,會迎來跳舞的高峰,前來跳舞的人最多時超過600人。跳舞者排成六隊,每對約100人,隊伍十分龐大,人聲鼎沸,跳舞的地方著實不夠。 6月23日晚上9時,記者還未靠近廣場中心區,先聞音樂聲。穿過巨大的音響聲,擠進水泄不通的人流,在歡快的歌聲里,踏著音樂的節奏,許多市民也跟著翩翩起舞。記者看到,現場音樂設備一應俱全,各種舞蹈隊扎堆表演,有些選擇海邊、有些鉆進樹林里、有些靠近馬路邊,廣場舞將椰夢長廊渲染得好不熱鬧。一眼望去,就有10多支舞蹈隊,爭相“PK”舞技。 正在跳舞的符績蘭女士告訴記者,她自從跳廣場舞后,生活豐富多彩,不再單調。作為第一個在海月廣場組織跳舞隊的組織者,關于噪音擾民問題,她向記者吐了許多苦水。 有些市民將在廣場上跳舞的人稱為“廣場上的文化使者”,所以作為文明市民,她們應該嚴格遵照相關部門的規定:早上6點以前,晚上10點以后禁止跳舞。符績蘭說,其實,大多跳舞隊都是照例遵守。市民真正投訴的是聲源分貝過高問題,這個問題現在一時又難以解決。因為多年前,跳舞隊零零星星僅幾支隊伍。如今,跳舞隊“爆棚式”發展,廣場又有限,跳舞隊太過集中,不同的音樂相互干擾,所以各個舞蹈隊都相繼調高音響分貝。符績蘭建議,三亞在城市規劃里能夠預留幾個大型露天廣場,供市民休憩、娛樂。 經常在大東海跳舞的王小靜女士表示,不久前,幾支舞蹈隊為了爭搶舞池大打出手鬧進派出所。雖然確有跳舞的人違反規定,但是場地受限也是原因之一。 家住東岸假日附近的婁建玲每晚騎著電動車趕到巴哈馬度假酒店旁的籃球場跳健身操,跟她一樣驅車前往的居民還不在少數。記者在籃球場邊,看到十余輛電動車停放于此。婁建玲說,該舞蹈場地較寬闊,附近居民自愿參加,雖然人員較集中,但是大家基本能夠自覺遵守相關規定,控制音量,壓縮時間,整體秩序相對良好。 聯合檢查 違規舞蹈隊不予支持 廣場舞是一項群體性文娛活動,其優點顯而易見。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文化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民間舞蹈隊,政府十分支持。所以,對在該局登記正規的舞蹈隊,政府會給與一定補貼。幾年前,在該局登記過的僅10多家舞蹈隊,如今已發展至98家。還有一些未登記的舞蹈隊更是無法統計。舞蹈隊的迅猛發展,也體現三亞群眾性文化活動繁榮景象。不過,舞蹈隊雖然迅猛增加,目前,三亞依然僅海月廣場、大東海廣場、月川廣場等幾處大型露天廣場可供市民休憩,露天廣場未增加,可以供市民跳舞的場所的確十分緊張。 廣場舞擾民該如何解決的問題,相關職能部門也一直在探索。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場舞這項休閑活動本身很健康,但該局曾多次接到市民舉報投訴。每次接到投訴,該局會組織執法人員分赴全市各地進行夜間巡邏。每次執法結束后,市民當時紛紛反饋收效良好。但是,臨時執法始終治標不治本。經常是執法人員前往現場時,跳舞隊都會遵守規定,待執法人員離開往往又故態重萌。他建議,政府應該建立常抓長效機制,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綜合執法。在其他城市,因廣場舞擾民襲擊事件出現,噪音污染已經統一轉交由公安部門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也規定:“違反關于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制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目前,根據該部門制定的《三亞市文化廣場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早晨活動時間不早于6點,晚上活動時間不超過10點,音響控制在75分貝以下。而且,該局還與相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各廣場文藝隊、健身隊進行全面整頓。如發現違反規定,第一次進行警告,第二次將沒收音響設備。如果某一區域的文藝隊、健身隊第一次受市民游客投訴,該部門將對其給予警告,必要時取締舞蹈隊資格,且對該區域的文藝隊、健身隊在本年度不予以扶持。第二次被投訴,將予以斷電處罰。但是這些規定是針對舞蹈隊,對于零散的個體,因為該部門無執法權,無法進行有效管理。 河西區群眾社區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居委會對擾民的情況也非常頭痛。社區只能對擾民的舞蹈隊勸解,無執法權。 河北卓達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三亞分公司社養部工作人員王建國說,廣場舞能夠強身健體,增進鄰里感情,社養部一直非常支持。社養部主要負責為舞蹈隊提供跳舞場地、水電后勤服務,但是來社區跳舞的人員組成復雜,流動性較大。目前舞蹈隊的服裝和音響設備都由跳舞隊自行購買,不屬于社養部的管理范圍,因而跳舞人員的登記管理較為困難。遇到社區居民投訴噪音擾民,他們也只能通過溝通協商進行處理。 因地制宜 完善相關管理辦法 根據文體部門的規定,廣場舞的音響控制在75分貝以下,75分貝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市環境監測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家里看電視的聲音分貝在65到70之間。很顯然,廣場舞的音響分貝遠遠超過75分貝。 文體部門所界定的廣場舞不能超過75分貝,并未指定具體的聲源。該負責人認為,每個廣場的敏感區不同,分貝標準理應標準不同。 根據相關規定,在距離聲源(噪音源)100米以上,才能不被干擾。所以,舞蹈隊在選擇跳舞池時,可根據此標準選擇。 對此,市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部門正在著手完善之前頒布的管理辦法。隨著國內諸多城市,因廣場舞發生的摩擦加劇,廣場舞的管理均已移交給公安機關,執法力度更大。他建議,多部門能夠聯合執法,共同維護廣場舞的和諧環境。 同時,民眾對大型露天廣場的需求很大,在目前露天廣場供不應求、新的廣場未建之前,想要在廣場上跳舞的市民,不妨嘗試著學習內地某些城市,帶上耳機跳舞,或許能夠緩解暫時噪音擾民問題。另外,政府有關部門在城市規劃中,應該有頂層設計的思維,在特定的商圈,預留露天廣場供市民休息、玩耍,讓市民幸福指數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 【 他山之石】 浙江寧波: 由街道辦牽頭,邀請了多支廣場舞隊伍的領隊、居民代表、社區以及街道相關負責人,集中開會討論對策。舞蹈隊與居民結成廣場舞聯盟,互相監督和約束,同時制定出臺廣場舞公約,對廣場舞的音量和時間進行了細化和量化,舞蹈隊領隊帶頭在公約上簽字。音量方面,約定聲源處音量值不超過85分貝;在距離音樂聲源最近的噪聲敏感建筑物處,白天音樂平均音量不得超過60分貝,晚上音樂平均音量不得超過45分貝。跳舞時間,夏令不早于6:30,不晚于21:00;冬令不早于7:00,不晚于20:30。持續時間,不超過2小時,中午休息時間不活動。 海南瓊海: 瓊海市登記廣場舞隊232支,參加跳舞人員13500名,由老體委、居委會、鄉鎮共同管理,舞蹈隊建立自律機制。所有舞蹈隊的名稱、隊員姓名、聯系方式,都有記錄。遇到噪音糾紛,立刻可以找到隊長,及時溝通。 山東萊州: 為了迎接高考的到來,給考生們營造良好的考前環境,大媽們放棄了隨著音樂節拍跳舞的“權利”,跳起了“無聲”舞蹈。東廣場的大媽們在領舞者的引領下跳著無聲舞蹈。 浙江溫州: 溫州政府在廣場開建“中央音控系統”,將廣場分成19個跳舞、唱K區塊,禁止自帶音響設備,每個區塊設置適當音響,音量大小一律由“音控室”調控,從源頭上杜絕隨意更換場地和音量控制的問題,根本上解決噪音擾民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