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祖忠人) 第六屆華東六省一市專業舞蹈大賽舞評 上海師范大學舞蹈系12級 孫菀萱 第六屆華東六省一市舞蹈大賽正式落下帷幕。華東六省一市專業舞蹈比賽是一次舞蹈的盛會、文化的交流,是華東地區舞蹈界的集體亮相和檢閱。 參賽作品風格多樣,舞蹈演員對作品和編導的理解力很強非常充分的將自己的劇目中的意境和情感發揮的淋漓盡致。 舞蹈作品風格多樣主題內容豐富,既有帶有戲曲風格的《贛韻幽幽》還有令人賞心悅目的民族舞《沐月行》、《傣家女兒傣家雨》,也有直擊現實現代舞的《霾》、《還我一片凈土》,既有令人熱血沸騰、意猶未盡的現代舞《奮楫者》,也有給人以純凈藝術享受的《巴赫G小調協奏曲》、《蒲公英》,還有展現孤獨的現代芭蕾舞《空房間》看后給人一種被孤獨寂寞吞噬了的感覺。還有一批接地氣的作品《有了》用生動的舞蹈語匯講述了身邊的人和事,詼諧又幽默,非常貼近生活,趣味性極高。 其中有幾個作品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 在風雨中堅強做自己,剛正不阿,向往自由的《蒲公英》是我的最愛。這個舞蹈作品是由兩位上海歌舞團的首席男演員,侯騰飛,王佳俊共同演繹的。蒲公英是一種極為普通隨處可見的植物,它不像牡丹,花開富貴;也不像玫瑰,嬌艷多姿;更不像桂花,香飄四溢。但是,我卻偏偏最愛它的普通和渴望自由的精神,它沒有根,風把它帶到哪里它便生長在哪里。兩位男演員將蒲公英的精神和渴望自由的特點表演的淋漓盡致。仿佛自己就是那隨風飄蕩的蒲公英。 還有含蓄典雅外柔內勁盡顯中國女性內涵修養《沐月行》。這個舞蹈作品從一開始一輪明月升了上去,非常有意境。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范疇,也是一門藝術發展到比較完美的高度才有的特征。一群具有含蓄中國美的女子緩緩走過,蒙起面紗羞澀又含蓄,但卻不失美麗大方。 還有融合了芭蕾的雕塑美與現代舞的流動感的《巴赫 G弦上的協奏曲》,這個舞蹈作品真是不虧被評為本屆大賽上的最高獎項。他既有現代舞能充分表現靈感與自己內心深處感情的特點又有芭蕾線條的優美,男女舞蹈演員身材條件很好,為這個本就很棒的編導作品增色了很多。這個舞蹈作品中含有很多托舉的技術技巧,編導將舞蹈演員的優勢全都體現了出來。 再就是詼諧幽默有貼近生活的舞蹈作品《有了》我個人覺得這個舞蹈作品帶有話劇的感覺,并不是一味的舞蹈動作跳到最后。故事講述的是一對年輕的準父母小夫妻懷孕生活時的樂趣,直到最后寶寶的一聲啼哭而告終。舞蹈作品通俗易懂,情節簡單幽默。 最后我想談一談《奮楫者》。這個舞蹈作品放到正常頒獎晚會的最后一個節目,看得人激動不已,這個舞的寓意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要奮力努力的向前跑使勁劃自己的槳才不會落后。舞臺上的那個臺子那我看來那就寓意的是一條船,人們都在拼命用力的劃動船槳,為了爭取第一而不懈努力著。十分振奮人心。 舞蹈是以身體為物質材料和物質手段,創造出生動,豐富的藝術形象,舞蹈藝術中蘊藏著無窮的魅力和有待人們無止境的去用心感悟的美。在舞蹈鑒賞中,鑒賞者不是被動、消積的接受藝術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動、積極的調動自己的思想認識、生活經驗、藝術修養,通過聯想、想象和理解,去補充和豐富藝術形象,從而對藝術作品進行“再創作”,對形象和作品的意義進行“再評價”。觀眾作為審美主體,以舞蹈作品為主要審美對象,從審美期待到審美表現,憑借舞蹈作品,通過由淺入深、融情入理的審美把握,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展開一種積極主動的審美在創作活動。我認為舞蹈鑒賞的主體是審美表現,審美主體對舞蹈外在審美特性的直觀感知。簡單說起來就是對舞蹈“美”的理解。把握內部成因,提升綜合能力。認知審美客體,提高藝術修養。豐富文化知識,增強鑒賞興趣。積累生活經驗,培養藝術感情。這些都是提高審美能力的方法。 舞蹈創造了人的靈魂,沒有舞蹈便失去了靈魂。舞蹈還是快樂的源泉,是表達情感的窗戶。我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觀看演出的機會,以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