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鑒賞 茍嬋嬋代表作 塔吉克族女子獨舞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作者/禮儀正在時尚(早年從事舞蹈 演藝 廣告拍攝、資深國家慶典中英主持、翻譯。熟悉國際禮儀與外交儀節) 這一支舞蹈是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演出劇目,我第一次看見這同名作品,也是在中央民族歌舞團,在『天地祥云』大型歌舞系列中的一支集體舞,茍嬋嬋還不是領舞。看來同樣作品名稱,獨舞看起來更加聚焦于舞者將新疆舞蹈的特色做個人化的詮釋表現。這支獨舞在2007春晚特別節目已經有演出過,這次又參加的第四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得高分是預料中的事情,果然這支作品目前排名第二高分。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全曲共長4分51秒,起段音樂為慢版到中版;中段為蛇皮鼓主奏,從2'30"到3'28";后段速度為中版到快版,最后以「緩-->急」做結,相當優美的新疆樂曲,有較大的樂器排場,本身對于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就是一個加分。這情形與「牡丹送暖起嫣紅」的交響樂演奏氣勢一樣,舞影未出,光是音樂就叫人期待了。 新疆舞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的旋轉,平轉、立轉、掂轉、點轉等技巧,在這支塔吉克舞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中都大量的使用上了。 本獨舞的表現特色上,服裝的特點絕不能不談。暗紫色的舞衣,加上外紫內紅的雙層大擺裙,是服裝的設計重點。尤其是雙層大擺裙,主要是讓舞者在舞蹈中蛇皮鼓點結束時,抓起上層的紫色部分,加上燈光的變換,突出一個段落終結的重點。因為新疆舞的服裝,原本就傾向于華麗,長裙擺的抓取與舞動,就可以作為舞蹈的一部份,也就是編導妥善運用服飾道具入舞的部分,而非僅僅是肢體的表現。 本舞的大裙擺加上舞者的大量旋轉,使得在大部分時間裡,紫色裙面都能大圓地展現出來。但是在現場的觀眾,通常是無法以由上而下鳥瞰式的鏡頭,將平轉與掂轉時的大圓,完美無疑地欣賞。這是現場觀看的遺憾。因此編導就必須讓舞者以點轉翻身所呈現的立圓,來讓觀眾欣賞完整的大裙面。 其實,電視舞蹈大賽時的三機、甚至四機,應該可以透過頂置攝影機的拍攝角度,讓現場觀眾透過LCD或電視牆,藉由導播的換鏡,看到現場觀眾看不到的角度。 此外,這裙擺其實挺大,也挺有重量,舞者最難的地方就是要在旋轉中將裙面開展成全圓,而不能有縐折或下垂。許多云南少數民族舞蹈中也有這樣的編導方式。 此外,這裙擺其實挺大,也挺有重量,舞者最難的地方就是要在旋轉中將裙面開展成全圓,而不能有縐折或下垂。許多云南少數民族舞蹈中也有這樣的編導方式,許多舞者都會用左右手抓住裙子的一角落,用來加速并維持裙面的全圓造型。茍嬋嬋在最后點轉翻身也是這樣做的。
一出場就是大后腰的翻身轉,在柔美的樂音中,展現優異柔軟度。之后的快速旋轉主要強調舞著的轉速和平穩性,以及瞬間變換動作、急停急煞的功力,這幾的部分,舞者的確做得完美。在中段蛇皮鼓部分,因為拍擊、鼓點節奏有濃厚的新疆味道,所以也正適合做出新疆舞的笑肩、聳肩、頭部橫移動作,這些元素出現的恰到好處,展現少女輕盈俏皮之美。
蛇皮鼓終了的尾處,茍嬋嬋將大裙擺的紫色外披部分抓起,露出紅色的內襯,同時燈光顏色作了變換,是另外一個特色,可惜這個點沒有持續很久,茍嬋嬋也沒有再繼續旋轉下去,要不然,我覺得在視覺效果上會更加美好。也就是說,在綿延不絕的旋轉中,會因為手對裙擺的抓收,慢慢讓裙擺的顏色做出不同變化。這是編導中的一招--「漸層原理」,不是服飾本身顏色漸層,而是利用舞者的旋轉或移動,在服飾的不同層次上抓取,讓觀眾在視覺上覺得顏色逐漸變換,這不是燈光造成的效果,而是視覺心理學上原理的效果。
音樂最后的鋪陳是逐漸地高潮,使得編導使用點轉翻身來做呼應,這是很常見的手法。舞者由中速至快速,連續做了十個點轉翻身,又穩又美,無懈可擊;45度角呈現的立圓,也相當漂亮、完整。
基本上,這支舞蹈音樂美,佔了很大的優勝因素,而「音樂」、「編導」、「舞者本身的能力」都很強,所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不只是純技巧上的優勢而已。也因為這樣,我只能在編導上面做一些評點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