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啟動臀部裏面的肌肉外,收緊大腿內側的肌肉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再配合腳的小許外轉角度。由上而下,一、二、三個部份都要啟動,不然就好難 hold 得好,而且在做動作時容易將重心聚在臀處,失去平衡。 我嘗試在一位、三位及五位時啟動大腿內側的肌肉,發覺真是很難,初初是肌肉完全松軟的。在老師指導下,我用力收緊,總於感覺到肌肉收縮了! 此時,我的 turnout 幅度果然大了,而且試做 tendu à la seconde 亦可以 hold 得到 turnout,真是「奇跡」! 至于大部分吧友常做的壓胯動作,這位筆者卻并不同意. 這是她認為不應做的伸展動作: 一、盤坐地上,把膝蓋往地面多次上下動彈,或者做任何拉筋動作時上下動彈(bounce)。 我們做伸展運動,目的是把肌肉拉長一些,以增加跳舞時的靈活程度。但肌肉就好似橡筋一樣,你把它拉長后,一放手它便會縮得更短。要有效地伸展肌肉,必須在每個伸展動作停留不動,這樣做會令肌肉超越令它縮短的條件反射限度,從而臨時變得更長。至於停留多久,運動肌能學專家有不同的意見。以我本人的經驗,30至60秒是最有效的。 二、趴青蛙,即趴在地上,雙腿像游蛙泳般彎曲,膝蓋向下壓或由別人大力向膝蓋壓下。 很多人以為這個動作可幫助增加外轉(turnout)程度。但turnout是從臀部和大腿的一些肌肉做起,這個青蛙動作除了給膝蓋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及勞損之外,并不能有效地訓練真正控制turnout的肌肉,而胯部往外轉開只不過是地深吸力和體重導致的假像。 三、在做面向天花的青蛙動作時,膝蓋向下壓或由別人大力向膝蓋壓下。 膝蓋是一種關鍵性關節(hinge joint),就好像門鍵一樣,作用是把腿部在同一個平面上伸直和彎曲,如果做上述的兩種動作(二、三),會把膝蓋拉到另一個平面上,對它造成不自然的壓力,增加受傷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