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舞蹈是由兒童表演、表現兒童生活的舞蹈,具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特點。兒童舞蹈對兒童的身體素質、情感、審美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提高兒童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對兒童進行美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它能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那么舞蹈教師在創編兒童舞蹈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舞蹈題材的選擇 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兒童舞蹈題材的選擇,有極為廣闊的天地。兒童的現實生活和他們所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動畫片、漫畫以及自然景物中的花鳥魚蟲、日月山水等,都是我們構思一部作品的素材。關鍵就在于我們成人要依據“求童心,喚童趣”的原則,以兒童的視角來看世界,以兒童的思想感情來對待客觀事物,從兒童的生活中擇取適合兒童表演的舞蹈題材。 舞蹈的趣味性 創編兒童舞蹈時,要注重趣味性,要符合兒童心理和生理特點。如在創編舞蹈《撥浪鼓》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手拿撥浪鼓,通過變換不同的舞姿表現玩耍的場景,表演時他們頭上的小辮和兩只胳膊就好像撥浪鼓兩邊的小鼓槌,交替舞動著,再在舞蹈中穿插一些游戲的情節,不僅抓住了兒童喜玩、喜樂、喜動的特點,還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易喚起兒童的共鳴,深受兒童的喜愛。 舞蹈音樂的選擇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選擇兒童舞蹈的音樂要注意曲調明朗、簡單、形象化且節奏感強,歌詞要順口、好懂、押韻且富有感染力。好的音樂能提高孩子們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又如《撥浪鼓》曲調流暢活潑、童謠完整壓韻,充滿童趣,毫無說教的味道,非常自然地敘述了撥浪鼓的好玩和可愛形象。音樂喚起了孩子們對撥浪鼓的喜愛,喚起了孩子們想跳、想表演的欲望,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選擇形象鮮明、簡單易懂、有感染力、易被孩子們接受和激發其情緒的音樂或童謠。 動作的設計 舞蹈作為形體動作藝術,有其特殊的表現形式。在設計兒童舞蹈動作時,要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了解兒童身體各部位所能承受的程度。兒童的骨骼較軟、易變形,肌肉纖細、彈性小,易疲勞,這些特點決定了兒童的平衡、控制能力都較差。所以,教師在動作的編排上不應過于繁瑣、復雜,要以簡單易做的動作反映兒童天真、好動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教師平日里還要留心孩子們嬉戲、玩耍時的動作特點,隨時捕捉,加以提煉。 舞蹈的情感表達 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曾說:“舞蹈應是身體對表現心靈的一種媒介”,“是心靈的反映”。兒童舞蹈是展示兒童心靈的窗口,是表現兒童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純真、稚嫩是兒童情感和思想的特點,他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與成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視點。因此,兒童舞蹈所表現的人物的喜怒哀樂等情感要鮮明。只有這樣,兒童才能較準確地把握舞蹈所要表現的內容,使兒童舞蹈表演更有藝術感染力。 舞蹈的教育意義 教師要創編孩子們喜愛的、貼近生活的,又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舞蹈。如《小螞蟻》這樣的情節舞蹈,可以向孩子們展示團結起來力量大、邪不壓正的道理。這個舞蹈主題鮮明、形象生動,易于兒童理解和接受,又有教育意義。 除此之外,在舞蹈排練過程中,遇到稍難或不好學甚至有些必須付出艱辛才能完成的動作時,需要教師鼓勵兒童特別是比較嬌弱怕苦的孩子,去克服這些困難,從中鍛煉他們堅強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品質。 作為一名舞蹈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孩子們的童心世界,以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創編兒童舞蹈的出發點,充分細致地了解和研究兒童的生活,感應童心,尋找童趣,善于觀察、捕捉孩子們美麗的童心世界,并不斷地提煉成舞蹈語匯,這樣就一定可以創編出優秀的兒童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