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教學研究 加強國際交流——專訪本屆大賽組委會顧問、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趙汝蘅 (趙汝蘅,女,1944年生于天津,中國芭蕾舞舞蹈藝術家。1961年加入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曾主演《天鵝湖》、《仙女們》、《吉賽爾》及《紅色娘子軍》等大型舞劇。在擔任中央芭蕾舞團團長期間,她致力于用西方的芭蕾舞演繹中國人的故事和情感,并融入了中國舞特有的動作,音樂、舞臺美術等都有中國文化的特點,引起世界芭蕾舞壇的關注。現為中國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舞蹈總監,中國舞蹈家協會第九屆主席。在2013年2月1日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通過為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記者:感謝您今天出席北京舞蹈學院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您對母校肯定有很多話要說。 趙汝蘅:我今天來是代表舞蹈家協會和海內外的老同學,為母校60歲生日送上最真誠的祝福。北京舞蹈學院經歷了60年艱辛辦學的發展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們作為校友感到無比的自豪和由衷的欣慰,深深地祝福母校未來發展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記者:為了舞院今后的繁榮發展,您在培養舞蹈人才方面還有哪些建議? 趙汝蘅:北京舞蹈學院建校60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光吃老本不行,更要進行一些深入的教學研究。我們有著極其豐富的資源,我們中國的舞者舞蹈動作往往都很規范,但是舞蹈不僅僅是技術,更重要的是一門藝術,我們需要注重對表現力的訓練。我們要睜開眼睛看世界,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基礎教學,進一步提高中專教育水平,結合自身實際深入教學研究,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級舞蹈作品。 記者:從今天起學院舉辦的第五屆國際芭蕾舞邀請賽即將拉開帷幕,您覺得這樣的國際賽事對舞蹈人才培養具有怎樣的意義? 趙汝蘅:國芭賽現在已成為北京舞蹈學院的品牌賽事,它聚集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目光。在這種國際院校間的邀請賽上,一些優秀的、舞臺經驗豐富的選手可以為年輕的選手和年輕的舞蹈學習者起到一個示范作用,是一個對外展示與相互交流的好機會。 當今的舞蹈環境是世界性的、無國界的,歐洲的舞蹈水平發展速度之快原因就在于地域小,大家不斷地互相交流學習,所以說國際賽事非常有意義,有助于我們勤總結,多反思,在創新中求進步,同時更好地為舞蹈學院培養優秀的藝術人才! 記者:您作為本屆國芭賽組委會顧問,對本屆大賽有著怎樣的期待? 趙汝蘅:由我們學院承辦的前幾屆國際芭蕾舞大賽都很成功,每一屆都有很大飛躍。對于本屆國芭賽來說,我特別期待有一批新的優秀舞者可以涌現出來,更希望看到更好的、更獨特的編導作品。所以我很期待在本屆邀請賽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機會進行國際交流,特別是基礎教學上的溝通與交流。一方面國芭賽作為一個國際性的賽事活動,對于各個國家、各派學術、甚至包括各舞種之間都搭建了很廣闊的交流平臺;另一方面,對于我們舞蹈學院的學生們來說,可以借助這個機會,接觸、學習、領悟到各具特色的國際上的教學方法,從而豐富自己的技能。 當然,我最期待的還是看到我們學院的學生可以在本屆國芭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宣傳組 文/學生記者孫悅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