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話盒子里的小鹿) 其實戶外芭蕾的演出形式在全世界早已屢見不鮮,但于我還是在魔都首次體驗。 眼巴巴看著荷蘭國家芭蕾舞團此次訪華在北京、杭州都有一場GALA,而上海只有《吉賽爾》,我各種羨慕嫉妒。然而直到本月才意外得知居然在上海也有一場GALA不過是室外表演,我猶豫一下還是“毅然決然”放棄了圍觀單簧管小帥哥Ottensamer的機會,選擇今晚觀看這場芭蕾GALA。 謝天謝地今晚的演出萬分值回票價且有意外之喜。荷蘭團十分有誠意地把11位當(dāng)家首席演員中的9位都帶到了今晚的GALA舞臺上。節(jié)目方面也是古典現(xiàn)代兼顧,彰顯荷芭的多元劇目儲備。我無比期待的荷蘭現(xiàn)代名導(dǎo)漢斯·凡·曼恩(Hans van Manen)作品打頭陣,隨后是芭迷耳熟能詳?shù)牧_朱、海盜、愛神大雙,最后以總長三十分鐘的現(xiàn)代芭蕾《光與影》收尾。 凡·曼恩的作品果然名不虛傳。第一個作品名為《獨舞》,實際則由三位男舞者帶來。三位身形相仿的男舞者穿著相同的紫色T恤,以不同色的貼身衣衫區(qū)分,上演獨舞“接力”,其中更是隱隱有些一較高下的競技意味。凡·曼恩對音樂的把握異常嫻熟,巴赫的帕蒂塔的伴奏,配上密集快速的舞步,行云流水,眼花繚亂,又有充分展現(xiàn)肢體舒展之美的瞬間。舞者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自信和愉悅,甚至還有一點點戲謔。雖然這支舞的語言是簡練而抽象的,但是它給予三位舞者充分的展示美妙舞姿和自信魅力的空間。這種自信明快和音樂的光彩相得益彰,讓我也感到喜悅并且由衷嘆服。三位演員中韓國獨舞崔永宇讓我眼前一亮,他的身材不錯,動作也很從容大氣,相當(dāng)賞心悅目。 第一個節(jié)目就令我大呼過癮,隨后的三個古典名段也是精彩連連。兩位首席Igone de Jough和Casey Herd表演荷蘭團前藝術(shù)總監(jiān)Rudi van Dantzig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陽臺雙人舞。這個版本的陽臺雙人舞走的還是傳統(tǒng)的編排路線,兩位演員的表演也中規(guī)中矩,托舉完成得比較流暢,不過整體我感覺比較平淡。 隨后,周二蘿卜頭嘎啦上剛剛見過的兩位可愛首席Jurgita Dronina、Isaac Hernandez登場帶來《海盜》雙人舞。說起來原本蘿卜頭嘎啦的節(jié)目單上出現(xiàn)過“海盜”,但是臨場發(fā)現(xiàn)被堂吉訶德大雙替下了,好在今天總算看到了“海盜”。看過荷蘭團不少官方視頻的朋友應(yīng)該對這兩只外形小巧的首席有印象,可以說他們主打的就是炫目的技術(shù)能力。墨西哥卷毛小哥Isaac秉承的是南美演員的一貫特點:跳轉(zhuǎn)能力出眾,爆發(fā)力驚人,臺風(fēng)熱烈。他在舊金山芭蕾、ABT都待過,去年剛剛在一場《睡美人》后被晉升為荷芭首席(網(wǎng)上有這場睡美人的荷芭官方錄像片段),堪稱一顆年輕的希望之星。今天他又展現(xiàn)了不俗的實力。有著一雙明媚大眼睛和嬌小身材的Jurgita則是出身俄羅斯,周二晚上已經(jīng)見識了她打著扇子轉(zhuǎn)單單雙,印象頗深;今天她又使出拿手絕活,coda部分的圈兒是單單雙還變換手位,十分精彩。總之這一對就是融合了小精致和熱烈風(fēng)的養(yǎng)眼組合,小美女小帥哥都是萌萌噠美美的,好喜歡呢…… 之后又是兩位來自東歐的首席Maia Makhateli和Artur Shesterikov表演各種大賽、GALA的“常客”愛神大雙(狄安娜與阿克提翁雙人舞)。Maia是英皇前首席David Makhateli的妹妹,本次嘎啦海報就用的她的照片,她也算成名已久了。她的線條并不算修長,但是現(xiàn)場發(fā)揮穩(wěn)定,coda的圈兒也是單單雙加手上花活。而舞伴Shesterikov是非常“標(biāo)準(zhǔn)”的俄羅斯男舞者身材,體格高大,線條長。 節(jié)目演到這里其實臺上臺下早就凍得不行。海盜和愛神兩段大雙都省去了變奏部分,演了慢板+coda的“精簡版”——想來這露天的寒風(fēng)低溫,加上略顯簡陋的舞臺,出于保護演員考慮作此下策,我還是充分理解的,更何況演出質(zhì)量不打折扣(就是看不太過癮……觀眾總是貪心的嘛)。 最后壓軸的是波蘭編導(dǎo)Krzysztof Pastor編舞的《光與影》(In Light and Shadow),這部作品使用了非常耳熟能詳?shù)陌秃兆髌纷鳛楸尘耙魳罚焊绲卤ぷ冏嗲腁ir和BWV1068片段,其中包括了“大俗曲”《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這部作品受巴洛克音樂和巴洛克繪畫啟發(fā),編舞正是從維米爾、倫勃朗這樣的光影大師的繪畫中汲取靈感。臺上變化的燈光和舞者們色彩斑斕的服裝,時而靜謐安詳,時而氣象萬千,表現(xiàn)光與影交織的多彩微妙。同樣是“熟人”,安娜·齊崗高娃繼八月明星嘎啦后和“主隊”再臨上海,她和另一位首席Jozef Varga領(lǐng)銜第一段雙人舞,背景音樂是哥德堡變奏曲。安娜在臺上確實氣場十足,雖然舞伴表現(xiàn)也不錯,但是我的大部分目光都是鎖定在她身上。隨后,BWV1068《D大調(diào)管弦樂組曲》響起,十?dāng)?shù)位舞者齊齊登臺,場面壯觀。舞者們的服裝長短不一,有一些款式類似,但是細(xì)節(jié)完全不相同,色彩繽紛。一位女領(lǐng)舞巨大的裙擺更是作為舞蹈的一部分分外吸睛:飄逸,張開,翻卷,包裹,時而化作舞伴的“披肩”,很有創(chuàng)意的設(shè)計。舞者之中,身材高挑的意大利首席Vito Mazzeo的大長腿很是搶眼,他的表現(xiàn)可用“如魚得水”形容。而一位亞洲面孔的女舞者總讓我忍不住多看她幾眼——回來查了資料發(fā)現(xiàn)這位獨舞來自日本,名叫Aya Okumura,雖然站在一眾歐洲演員之間她看上去顯得短粗,但是她舞蹈感覺很好,十分投入。她與韓國哥崔永宇的雙人舞是我非常喜歡的部分,明亮的燈光,歡快的加沃特舞曲,兩人臉上也洋溢著明朗的笑容,舞姿和表演都很能感染人,令人感到愉悅。 演出圓滿落幕,非常感謝演員們在如此低溫的室外依然全情投入奉上精彩演出,希望他們得到好的休息,周末還有《吉賽爾》大戲上演,實在期待。我終于一圓看荷芭的現(xiàn)代的愿望,心滿意足。 小花絮: 演出結(jié)束后不同于劇院演出,演員們都在場地后方呈“散養(yǎng)”狀。我等自然上前“圍堵”一番。Issac小哥一臉嚴(yán)肅地和一位貌似舞團工作人員連續(xù)抱怨著室外溫度低、舞臺地板質(zhì)量不理想……根本插不上話,“嚇”得我一開始只敢遠遠觀望。不過粉絲們圍攏上去一頓夸贊,小哥瞬間表情轉(zhuǎn)換,很靦腆很nice地笑了。而且終于請教到了Jurgita小美女名字的正確念法:“約吉塔”。 兩只還熱情招呼我們?nèi)タ粗苋盏摹都悹枴罚f他們會主演噠~~對粉絲們合影的要求也是一一滿足,各種勾肩搭背摟腰的,super福利~~我也圓滿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