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門繼40紀念作 《稻禾》之后,林懷民歸零再出發。11月19日起將發表《白水》《微塵》兩部全新作品。這兩支風格迥異的舞作。《白水》像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輕盈,是庸碌生活裡灑下的一陣沁涼和小確幸;但《微塵》卻如硬塞胸口,沉重又發不出聲的嘆息,是生命中令人無法直視的殘酷與沉重。 林懷民自己為這兩支舞作下了一個有趣的標題:”檸檬水PK伏特加“ 《白水》 White Water 夢中的河流,是我的鄉愁 《白水》從一潺流水開始,舞臺上如高空攝影不斷的 Zoom in,把顏色逐漸抽離,一位舞者緩緩走進水流波動的小宇宙。 在法國作曲家薩提如沙龍般優雅甜美的鋼琴樂聲,像水在流動,甚至像是時光的消逝,舞者們白衣素裙,翻躍起落的身影,呼應影像中的白色波紋,像瞬息瞬滅的水花,那麼漫天飛舞,一朵朵綻放如白色曇花。林懷民說,他的夢裡常有條河,那河就是鄉愁! 林懷民直言自己喜歡水、云的變化莫測,作品中常常運用水與舞者肢體進行各種對話。白水中這一次的製作還加入攝影師張皓然拍攝山澗大海水紋激湍,影像設計王奕盛超過兩百多個工時的加工變形,投影畫面上不斷被解構的水流,相較于舞者們不斷臨摹水的姿態形成有趣的對比。林懷民透過《白水》的投影風景辯證虛實,讓舞者與影像中的《白水》在舞臺上同場奔流。投影影像卻在最后帶領我們回到一開始的流水。《白水》的演出像是忙裡偷閒的神游片刻,晃了溪流裡的世界一圈,時間卻凍結在水花滔滔的片刻。 《微塵》Dust 生命中無可忽略之重 “生命中最難以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為其自我”米蘭.昆德拉筆下的小說人物似乎不只存在于他的書裡,更是書本外千千萬萬人的寫照。近年世事動亂,災禍不斷,《微塵》第一次對外公開時,媒體驚訝地捕捉到林懷民眼眶含淚,聲音沙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林懷民感慨世事無常變,泛泛微塵眾生的百般無奈,他摀著胸口,壓抑著撕裂般的聲音說:“這支舞我一定要做…”。 《微塵》採用蘇聯大師蕭斯塔科維契膾炙人口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這是1960年,蕭氏來到二戰晚期遭盟軍地毯轟炸的古城德勒斯登,在兀仍斷垣殘壁的都市用3天時間寫出這首傷慟的杰作,原是為電影配樂而作,但樂曲出版時他將此題獻給了「法西斯與戰爭的受害者」,甚至在給好友的信中寫道:“我覺得,當我去世時,不會有人譜寫四重奏來紀念我。所以我決定自己寫一首。 《微塵》這支舞作,如同他所使用的配樂,是一支輓歌般的舞蹈,用盡巨大了力氣,卻又脆弱渺小。 (文字:josephine VOGUE.TW 圖片攝影/劉振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