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尷尬且真實的現(xiàn)實是,在普通大眾的眼中,楊麗萍仍是中國內(nèi)地唯一一位讓大家熟悉的舞蹈家,且這種信任的建立已經(jīng)二三十年了。昨晚,我來到國家大劇院,重溫一場久違的熟悉又陌生的演出《云南映象》10周年紀念版,這個被稱為”2.0”版本確實讓我好奇。 楊麗萍這個舞界傳奇又平添了新傳奇,”上市啦”!回想10年前,為籌措《云南映象》的演出資金,甚至一度變賣房產(chǎn),又遭遇非典打擊。但是,她不僅挺過來了,還將”原生態(tài)”概念從孤寂的學術范疇,帶進了普通人的話語空間,成為舞蹈界為數(shù)不多的能引起藝術圈學術爭鳴和民間社會的談資的話題。 2年前,楊麗萍再次史無前例地獲得了投行的青睞,真正走向了資本市場,如今又成為全國第一家舞蹈演藝企業(yè)登陸新三板的公司。 楊麗萍,她一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即便10年后的《云南映象》已沒有了當年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審美突破,技術上的更新的確增添了眼球效應,但這個作品十年如一日的保持本真,確實讓人佩服。 昨晚的看點還是蠻多,不時間傳出的笑聲就能現(xiàn)出一二。值得一提的是,昨晚我確實沒見著什么舞蹈圈朋友,池座樓坐滿眼都是普通的觀眾,慕楊麗萍名而來,哪怕就是楊麗萍出個畫外音,都會引起現(xiàn)場掌聲。 原生態(tài)男版架子”孔雀舞”雖不是楊麗萍首個搬上舞臺的,但當楊舞扮演的白孔雀躍然其間時,”雀之靈”的靈氣和女性特有的綽約更凸顯出來,楊舞做到了神似。 當年的小彩旗也有了新的小不點兒替換。資本邏輯的藝術品在于復制,但藝術的價值卻不是,我期待著幕后楊麗平萍的更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創(chuàng)作,是新聞通稿上的《十面埋伏》嗎? 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