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開啟,極簡的舞臺,光束點綴暗色空間。一桌兩椅,立于旁邊的主角梅蘭芳靜默著。樂聲響起,旋律回旋,一代京劇大師的藝術人生,就在這一下一下的獨奏中,開始重現。 12月9日、10日,由遼寧歌舞團打造的舞劇《梅蘭芳》將在北京保利劇院連續演出兩場。時值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舞劇《梅蘭芳》也即將展開全國以及海外巡演,北京,是該劇巡演的第一站。 舞臺之上,生、旦、凈、丑四個人物先后登場,四個人物是京劇的某種象征,也代表著梅蘭芳的四種性格。他的魅,他的武,他的文,他的嗔,就這樣纏繞著他,一起舞動,訴說著他為京劇付出的人生況味。隨后,虞姬、蘇三、杜麗娘、林紐芬也一一登場了,這是在他的演繹下力臻完美的幾位“角兒”。還有京劇舞蹈化的第一出戲—《天女散花》隨之登場,情之所至,梅蘭芳甩起長長的綢子,盡興地來了一段絢麗的綢子舞,這可是他在京劇演出中的一大突破……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傳奇故事為人熟知,曾被電影導演陳凱歌搬上銀幕,芭蕾等其他藝術形式也曾展現過梅蘭芳的人生故事。在舞劇《梅蘭芳》中,梅蘭芳的生平不再事無巨細地出現在舞臺之上,而是從他如何進行京劇藝術創作的角度展開。在劇中,面對京劇藝術,梅蘭芳頂住壓力潛心研究,改革舊有藝術表現形式;外敵入侵,梅蘭芳怒視日寇屠刀從容不迫,展現其愛國情懷。 在藝術手法上,《梅蘭芳》創作獨辟蹊徑,尋找適合舞劇的角度演繹梅的藝術之旅。從京劇到舞蹈的跨界,卻不是以舞蹈演京劇,而是以舞蹈之形,寫京劇之神。 對此,遼寧歌舞團團長、編劇羅怡春稱:“以舞劇展現京劇表演藝術家的人生的確很難。從看似不可能的命題中,我們找到了一些邏輯關系,以中國戲曲藝術的精粹與中國民族舞優勢相結合、以中國戲曲音樂與西洋音樂相結合、以中國戲曲服飾與現代藝術服飾設計相結合,一定是一種創新的藝術創作,會帶來全新的藝術視覺和藝術享受,這也正是這部舞劇的獨特魅力和與眾不同之處。” 羅怡春曾經是一位京劇演員,他對京劇藝術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認為,“藝術創新”正是梅蘭芳作為一代名家對京劇發展做出的最大貢獻。 “以舞蹈這種藝術形式,展現梅蘭芳的藝術理念與藝術創新歷程,本身就是一種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藝術創新。”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如是表示。 梅葆玖擔綱舞劇《梅蘭芳》的藝術總監,在其父親梅蘭芳誕辰120年之際,他選擇了與梅派京劇名家們沿著梅蘭芳當年的巡演之路,再次向國內外觀眾展示梅派京劇藝術的魅力。 山河大亮,京戲舞臺上呈現一片耀眼的紅。一位卓越藝術家的追求,得以毫無保留地綻放,而這正是梅蘭芳舞臺之外的“另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