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與中國的緣分,最早也是源于另一位愛爾蘭總統。2003年愛爾蘭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瑪麗·麥卡利斯訪華時,大河之舞隨總統一起來到中國,在人民大會堂連演八場,為剛剛從薩斯病毒中擺脫出來的北京觀眾,帶來了一份豐厚的文化國禮。而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訪問愛爾蘭的時候,也應邀觀看了大河之舞的演出,成為愛爾蘭人民歡迎習主席的國禮。習主席在觀看之后,也振奮的表示,這是一場令人驚嘆的演出。 大河之舞誕生之后,從來就是國家元首,名人大家的首選劇目。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丹麥的國王和王后,昂山素季,克林頓,奧巴馬,布什,戴安娜王妃等等,都觀看過大河之舞的演出。而每每在一個城市的演出,成為當地名人和明星會面的頂級聚會,U2,披頭士,布魯斯南,麥當娜,邁克杰克遜等等也都是大河之舞的粉絲。在中國演出的時候,現場觀看的明星更是數不勝數。大河之舞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文化現象,一夜超越民族種姓的時尚大趴,一個多民族融匯交流的場所。 大河之舞之所以20年長演不衰,除了節目本身的精妙編排,舞者的高超技巧,動人心魄的多元音樂之外,大河之舞更是反映了一代人的社會思潮,人類中的共性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大河之舞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 大河之舞在20年前誕生之初,得到了眾多的質疑,很多媒體和專家紛紛拍磚,認為大河之舞的出現,對于愛爾蘭文化傳統是一次致命性的打擊。 傳統的愛爾蘭踢踏舞,講究的是又挺又直,保持上半生不懂,下半身經過跳躍,交叉,快速擊打地面,上靜下動,體現了愛爾蘭人不動如松,穩健自信的性格。大河之舞的出現,第一次把舞者的上半身解放出來,他們可以上肢舒展,可以表情豐富,可以自由抒發。這無疑大大的增強了愛爾蘭踢踏舞的表現力,更加自由奔放充滿活力。在大之舞出現前,愛爾蘭踢踏舞作為文化遺產,越來越少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都不愿意再去學習。而大河之舞出現后,散落在世界各地愛爾蘭裔族群,年輕一代重新開始學習愛爾蘭踢踏舞,甚至成為年輕一代愛爾蘭人的風潮。 傳統文化在經過現代化的改良之后,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大河之舞實現民族文化國際化 文化走出去,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內在訴求。但是民族文化,如何能夠走出去,獲得其他文化區的認可,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什么樣的文化,都應該反映的是人類某些共性的東西。 大河之舞上半場講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圍著太陽起舞”開始,到英雄的庫哈倫,到雷電之舞,火舞,到最后的大河之舞,風火雷電,表達了愛爾蘭人與自然的關系。贊美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這無疑是人類對于自然的態度。而下半場愛爾蘭人遠渡重洋去開辟新世界,并且在新世界里和其他文化相碰撞,共融共通,競爭生存。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地球村的時代,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面對異文化的沖擊和影響。這又反映了這個全球化時代的特質。 正是因為這些共性的文化表達,實現了愛爾蘭踢踏舞的國際化。一個民族化的手段和表達,實現的是人類共同的問題。認同與否,我們都站在同一個理解的層面。 三、大河之舞實現多元文化一體化: 大河之舞絕不對僅僅是愛爾蘭踢踏舞這么簡單,他同時融合了弗拉門戈,美式踢踏舞,俄羅斯民族民間舞,現代舞等多種舞蹈形式。但是無獨有偶,任何一種文化都和其他文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當烈焰紅裙的弗拉門戈舞者,和銀翼酷冷的愛爾蘭帥哥,在飛揚的裙擺中翩翩起舞,你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諧。 多元的文化,在多元的社會,你可以選擇固守,也可以選擇學習,學習怎么樣在文化間共存。56個民族,都擁有著燦爛的文化,中國民族文化,浩如煙海。如何讓民族文化和諧共處,如何相互學習,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中國經濟的崛起,只是我們站起來的第一步。意味著我們不能再韜光養晦,要學會輸出,但是如何面對其他多樣的民族文化,我們講“和平崛起”,也就是說,民族文化的沖突和融合,并且產生全球一體化下的新文化,并且在未來國際一體化的過程中占據新文化的制高點,這些都是國家利益。 四、大河之舞實現高雅文化產業化 高雅文化在商業社會中,都無一例外的面對著死亡或是新生的問題。進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也就意味著一種文化形式進入了僵死的狀態,不得不成為時代的活化石。 要讓文化活過來,商業化是必不可少的重生手段。我們中國的文化更是豐富多彩,新鮮的創意層出不窮,制作也是五花八門,但是我們和世界相比,我們缺乏的不是創意,不是技術,更不是素材,我們缺乏的是具有世界眼光的制作人,缺乏的是進入國際主流演出網絡的能力。 大河之舞在20年的演出生涯中,最高峰的時候曾經有6個隊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幾乎走遍了五大洲,凡有人之處,皆有大河之踢踏傳奇。這樣成熟的銷售網絡,恰恰是我們最缺乏的。有鑒于此,北京縱貫線文化有限公司在得知大河之舞開始制作大河之舞2舞起狂瀾的時候,積極聯絡,達成了投資計劃,成為《舞起狂瀾》的全球出品公司之一。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參與到國際頂級劇目的制作之中。 看好制作團隊是一方面,但我們更對他們全球的銷售網絡感興趣。在籌備中的大河之舞3《巔峰之舞》,將首次將中國各民族的音樂舞蹈進行融合,以國際頂級團隊來制作,連結國際銷售網絡,真正成為國際新文化的標桿之一。 大河之舞的四化建設,為全球文化樹立了一個模板,今天我們對于大河之舞的關注,就是對中國在未來全球文化版圖中的關注,是中國文化復興的參考,是中國軟實力進一步強大的表現。 據悉,目前大河之舞20周年特別紀念版的演出,目前正在中國熱烈舉辦。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觀眾熱情洋溢的觀賞和贊美大河。此次巡演覆蓋24個城市3個多月的演出,也首次將香港作為民營文化公司運作國際巡演的重要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