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楊威所說,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傳奇人生,曾經以電影、話劇、芭蕾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現于銀幕和舞臺。所以,當遼寧歌舞團決定為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而打造一部舞劇時,團長羅怡春選擇了全新的角度。“從沒有一部藝術作品是從梅蘭芳藝術創(chuàng)新的視角來解讀這位京劇藝術大師的。我曾是一位京劇演員,我對京劇藝術有著特殊的深厚感情,而藝術創(chuàng)新正是梅蘭芳先生作為一代名家對于京劇發(fā)展最大的貢獻。” 于是,作為舞劇《梅蘭芳》編劇的羅怡春,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沒有選取任何有關梅蘭芳的“傳奇故事”做噱頭,而是從梅蘭芳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展開寫作。在劇本不斷打磨的過程中,他多次拜訪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研討劇本,“藝術創(chuàng)新”這個角度也得到梅葆玖的肯定。于是,梅葆玖欣然成為舞劇《梅蘭芳》的藝術顧問。 最終呈現在舞臺上的舞劇《梅蘭芳》,以梅蘭芳的藝術經歷為藍本,展現他如何塑造京劇角色、如何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劇中,梅蘭芳頂住壓力改革舊有藝術表現形式;怒視日寇屠刀從容不迫,體現出梅蘭芳的愛國情懷。在人生的歷練中,梅蘭芳終于尋找到藝術的真諦。 用一桌二椅表現世間百態(tài),以生旦凈丑演盡人生況味。京劇的簡潔和寫意給了該劇主創(chuàng)極大的靈感。 在角色的設定上,舞劇《梅蘭芳》融入了京劇的行當設置。除了主演梅蘭芳的演員,另有4名演員扮演生旦凈丑。“我想,梅蘭芳的內心一定有陪伴他的東西,我覺得就是京劇。而京劇的核就是生旦凈丑,于是我在劇中設計了這樣4個角色。”這是楊威對梅蘭芳內心世界的獨特理解。 舞劇《梅蘭芳》的舞蹈語匯綜合了古典舞、民族舞、現代舞等多種舞蹈的特點,風格唯美、浪漫。而京劇舞臺上的一桌二椅經過簡化設計后,也成為該劇貫穿始終的舞臺道具;光影設計更是錦上添花,使舞臺效果具有電影般的質感。 “《梅蘭芳》這部舞劇并未以舞蹈演京劇,而是以舞蹈之形,寫京劇之神。舞劇的價值不僅在于華麗的舞臺包裝及精美的舞蹈服飾等外在元素,更重要的在于作品是否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對人性的透視、對藝術的思考。我們既遵循舞劇的創(chuàng)作原則,又觀照京劇藝術的審美傳統(tǒng),同時不失歷史厚重感和震撼力。這一次,從舞蹈到京劇的跨界創(chuàng)作,對我們來說是巨大挑戰(zhàn),同時,我們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羅怡春說。 這部結合了戲曲與民族舞、戲曲音樂與西洋音樂、戲曲服飾與現代設計,以形寫神,以點帶面的舞劇創(chuàng)作完成后,即在遼寧省第九屆藝術節(jié)斬獲金獎及7個單項獎。此次在北京的演出,又為該劇收獲了眾多好評。著名導演、舞美設計師樊躍說:“《梅蘭芳》將戲劇和舞蹈語言融合得精妙簡潔。”更有專家評價,舞劇《梅蘭芳》把梅蘭芳勤學苦練、內外兼修、上下求索、不畏日寇、愛國忠誠等藝術品格和人生經歷,表現得非常生動。該劇細膩流暢、剛勁利落,舞美簡單大氣,配樂優(yōu)美渾厚,是一部難得的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