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傳統——《胡桃夾子》 王曉藍 圣誕節是美國最大的一個節日。大小城市,商店、路上、都布置上閃耀的燈光和色彩燦爛的裝飾。幾乎每個人家都樹起一棵裝飾得琳瑯滿目的圣誕樹,樹下堆滿了禮物,收音機里播放著圣誕節的歌曲,商店里擠滿了購買禮物的人,充滿節日濃厚的氣氛。 從十一月底到一月初,美國五十個州的城市和首都華盛頓,全美大、中、小芭蕾舞團和學校都上演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 這個芭蕾舞已成為美國圣誕節的傳統,形成一種現象,狂熱達到了高峰。 據估計,每年世界各地芭蕾舞團制作的《胡桃夾子》,幾乎一半都在美國上演。三年多前從英國來到美國的《紐約時報》首席舞評家,阿拉斯泰爾·馬考雷(Alastair MaCaulay)寫到:“歐洲的芭蕾舞團醒悟了。現在,每年也演出《胡桃夾子》。但是,是在美國的舞團指點迷津的多年之后。” 《胡桃夾子》芭蕾舞劇是一個西方芭蕾舞發展的歷史,起源于俄羅斯。故事來源的原著是18世紀德國作家霍夫曼(E.T.A. Hoffman)的《胡桃夾子與鼠王》。19世紀末,法國芭蕾舞編導馬里烏斯·彼季帕(Marius Petipa)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作的芭蕾是依據法國作家亞歷山大·仲馬 (Alexandre Dumas)改寫的版本。1892年8月彼季帕開始編排,但他病倒了,為他工作了7年的助手列夫·伊瓦諾夫(Lev Ivonov)完成了這舞劇的編導。1892年12月7日,《胡桃夾子》在俄羅斯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 Mariinsky Theatre )首演,觀眾和評論家的反應都不好,當時這舞劇失敗了。 俄羅斯、歐洲和美國有不同的《胡桃夾子》的歷史,這篇文章,我集中在美國的發展。 《胡桃夾子》和美國的關系從1940年開始。蒙特卡洛魯塞芭蕾舞團(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在紐約上演縮減為一幕的劇目。 全版第一次出現是1944年。 威廉· 克里斯滕森 (William Christensen)為舊金山芭蕾舞團編了美國第一個完整的《胡桃夾子》舞劇。團里的一位芭蕾舞老師——喬治·巴倫杰(George Ballenge)——提供了他童年在俄羅斯跳這個劇目的記憶。 克里斯滕森并與另兩位在美國的俄羅斯舞蹈家——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和亞歷山德拉· 達尼洛娃( Alexandra Danilova)——交談他們的記憶。 今天,猶他州鹽湖城的西部芭蕾舞團(Ballet West)仍在上演這個劇目。 2010年的圣誕節期間,他們上演了24場。 然而,將這舞劇推廣開來的,是芭蕾編導大師喬治·巴蘭欽。 巴蘭欽的童年曾經在圣彼得堡跳過這劇目。他為紐約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編的91分種分為兩幕,改變了幾個角色,給予《胡桃夾子》一個嶄新的生命,1954年2月2日在紐約城市劇院(City Center )公演。兩年之后,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 CBS) 電視節目“七個生氣勃勃的藝術“ (Seven Lively Arts) 放映了整臺演出,贏得大眾的喝彩。奇跡誕生了,《胡桃夾子》在全國推廣,不同舞團的編導編出各種不同的版本,建立起它作為美國圣誕節的劇目。 巴蘭欽的《胡桃夾子》是棵長青樹。2007年12月,紐約市芭蕾舞團完成了2000場演出,2010年11月26日到2011年1月2日,該舞團在紐約的林肯中心上演47場。分布于其他地區的舞團也演巴蘭欽1954年創作的版本 ,如邁阿密(Miami)城市芭蕾舞團演出15場,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芭蕾舞團24場, 亞拉巴馬(Alabama)芭蕾舞團10場,俄勒岡(Oregon)芭蕾舞團上演14場。 《胡桃夾子》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女孩,克萊拉/ 瑪麗(Clara/Marie)(注)的教父,赫爾·卓斯買爾(Herr Drosselmeyer)給了她一個胡桃夾子作為圣誕禮物。深更半夜,是夢么?克萊拉得知這不是普通的胡桃夾子。胡桃夾子經過與鼠王的一翻戰斗之后,變成了王子。他領著克萊拉經歷一個神奇的旅程, 通過雪地,到達甜品王國,糖梅仙子推出世界各地的娛樂演藝,向他們表示敬意。 雖然今天在舞臺上看到的與原來的故事有所不同,但基本情節仍然相似。原作的女孩名字是瑪麗,變為克萊拉。 1892年的芭蕾原版不知是否還存在。新的創作不斷的出現。 我挑選幾個2010年美國的芭蕾舞團上演的《胡桃夾子》,可從這里看到一個主題的各種變化。 舊金山芭蕾舞團(San Francisco Ballet)藝術總監海吉.湯瑪生(Helgi Tomasson)2004年為該團創作的版本用舊金山1915年世界博覽會的歷史為背景。 西雅圖市的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團(Pacific Northwest Ballet)演的是創團藝術總監肯 ·斯托厄爾(Ken Stowell)和著名兒童書籍作者及圖畫家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在1983年合作編排的劇目。 芝加歌的杰福瑞芭蕾舞團(Joffrey Ballet)表演1987年羅伯特·杰福瑞(Robert Joffrey)制作,杰拉爾德·阿爾皮諾(Gerald Arpino)協助編排的舞劇。這個版本設置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美國,巧妙可喜的舞臺設計由大師奧利弗·史密斯( Oliver Smith)設置,包括一個獨特的巨型木偶。服裝由著名服裝設計家侯司頓 (Halston)的繼承人約翰·大衛·銳志 (John David Ridge)所設計。 2010年11月下旬在華盛頓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的歌劇院演完7場之后,12月份在中部密蘇里州的圣路易城演出6場,然后回到芝加哥,在宏偉壯觀的奧迪托勒姆劇院(Auditorium Theater) 上演19場。 華盛頓芭蕾舞團帶給美國首都觀眾的是藝術總監薩博泰牧· 韋布里 (Septime Webre) 2004年重新想象后創作出的美國風格的《胡桃夾子》。節目中包含一些歷史資料,喬治城(Georgetown)的官邸 ,胡桃夾子的角色轉變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 華盛頓,鼠王的角色變成英國的喬治三世, 櫻花在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上舞動。在已有80多年歷史的華納劇院(Warner Theater)上演。 紐約美國芭蕾舞劇團 (American Ballet Theatre)的演出場地是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的大歌劇院。2010年推出一臺嶄新的《胡桃夾子》舞劇,由大眾注目的前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美國芭蕾舞團駐團編導,阿列克塞·羅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編排,布景和服裝由音樂劇《獅子王》東尼獎布景設計獎得主理查德·赫德森(Richard Hudson)設計,舞臺燈光由2006年曾到北京舞蹈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講學的大師詹妮弗詹妮弗·蒂普頓(Jennifer Tipton)設計。得到好評。 舞評家稱這新的《胡桃夾子》舞劇,在結構上采用了俄羅斯的各種版本,羅曼斯基作了調整,創作出一臺與眾不同的舞劇。 《胡桃夾子》, 這個芭蕾舞劇的獨特之點是它與兒童有關。大多數美國《胡桃夾子》的演出加入許多孩子,有些舞團有他們自己的附屬學校,從學生中選拔孩子們擔當不同的角色。觀眾席里有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一些制作包括用交響樂團,合唱團現場的演出。《胡桃夾子》的神話,不僅把孩子引進劇院——可能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舞蹈;也帶來許許多多的成人——也可能是從來沒有看過芭蕾舞的人。 看來只不過是一個兒童神話的舞劇,卻讓人聯想到多種含義。孩子看得開心,大人引發出童心,并感受到兒童歡樂的心態。這個舞劇的戲劇性包含流失的天真和夢境。這個童話是一個吸引人的寓言: 保持純真,發現樂園。這也是美國精神之一。 柴可夫斯基震撼的音樂,將人帶入一份沉醉的境界,牽引著人的好奇,交雜著懷舊情感。音樂中的情緒有快樂、溫柔、恐懼,也有辛酸和傷感。可是,感到的是樂觀。觀眾在一個放松但歡宴的氣氛中,觀看臺上幻夢般的世界,一曲接一曲,故事的結構異常清晰地推展開來,完美組合的音樂,讓人聯想到每一個人都熟悉的童年。 《胡桃夾子》在美國經過70年的歷史,俄羅斯的芭蕾成為了美國的傳統。為什么《胡桃夾子》芭蕾舞劇在美國會成為這樣一個大眾文化項目,不可能加以簡單的解釋。這個傳統不是某個作品,而是精神,精神產生概念,概念化為藝術,藝術成為文化,文化滲入群眾,成為西方最大的節日活動之一。 與其他節日的娛樂活動不同的是:這是藝術作品。從全美各地上演的《胡桃夾子》來看,美國雖然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是它擁抱這個傳統——《胡桃夾子》。 注:霍夫曼的原作「胡桃夾子與鼠王」克萊拉并不是寵愛的女兒,而是被冷落的孤兒。 1847年,亞歷山大·仲馬改寫的故事,消除了原作中一些灰暗之處,改了克萊拉的名字,換為 瑪麗。今天上演的《胡桃夾子》,有些團的故事中用瑪麗,有些團用克萊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