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解剖學的動作作解剖分析: 1、“胸腰”的動作要領 預備姿勢:舞者身體直立,手臂自然下垂。以女性為例,胸腰動作自頭部,先向上方拎上去,好似有人在上面牽者,將頸椎、胸椎一節一節拉開,而后向遠、向后方延伸,兩肩胛骨向內夾,胸椎向上頂,最終面部及胸口朝向上方,呈現女性極富表現力的胸腰姿態。 2、脊柱的運動 脊柱的兩個椎體之間連接較穩固,運動范圍亦較小,但各個椎骨之間微小的運動綜合起來,就使脊柱的運動范圍擴大很多了。 脊柱的運動產生在關節的突關節面之間的滑動以及椎間盤的被動擠壓,椎間盤的存在,大大加大了脊椎的運動幅度,脊椎的運動在頸、腰部較為靈活,故損傷也多易見于頸腰部。 脊柱可做屈伸、側屈及旋轉運動,通過對脊柱前屈、后身、側屈及旋轉等全面的訓練,整個脊椎的活動度會明顯地超過一般人。 舞蹈演員在實際訓練中,應根據脊柱的結構特點,做到科學合理,以避免或減少損傷的發生。 3、“胸腰”動作中的有關骨骼運動 脊柱胸段因棘突長且斜向下方,其后伸的幅度極小。而舞蹈中“胸腰”動作要做得優美、舒展,不是以胸段后伸為主,胸腰主要依賴開肩——肩關節外旋,胸鎖關節打開——肩胛骨后縮,同時要注意頭頸部后伸的配合,這樣才能使動作更加完美。訓練時要求學生體會脊柱一節節地拉開,然后一節節向后彎曲,胸部上挑,如此增加胸腰的運動幅度。胸腰好的演員并不見得其胸部的活動幅度大,而是會使用其他相關部位的補償運動。在胸腰的訓練中,不可盲目,一味準求胸部后伸,這不符合人體運動規律,只會給頸段、胸腰段脊椎帶來損傷,第7節頸椎與第1節胸椎,第12節胸椎與第1節腰椎之間疼痛的演員,很有可能是因為強行使胸椎彎曲(過渡后伸)造成的,所以,這樣訓練是極不科學的。 4、胸腰的的解剖學分析 “胸腰”的動作主要運用的肌肉是豎脊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鎖乳突肌以及三角肌后部,大圓肌,小圓肌和岡下肌等。因為從人體結構上看,由于胸椎棘突長且斜向后下方,又由于胸廓的存在,影響胸腰的幅度,所以胸腰的關鍵,一是伸開胸椎及頸椎間的距離,肩胛骨后縮(夾住);二是肩關節外旋;三是頭頸部后身的配合。舞蹈演員要想做好胸腰動作,一定抓住關鍵,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該動作主要是通過關節活動幅度增大,提高胸腰動作質量。所以壓肩——提高夾肌、胸鎖乳突肌的伸展性力量,是訓練好“腰椎”的首要條件。 胸腰動作容易出現的錯誤包括: 一是“梗脖力”——夾肌、胸鎖乳突肌沒有伸展,過分緊張所致。 二是胸部挑不上去——肩胛骨沒有夾住。 三是上身僵硬,不放松。 四是身體從腰部后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