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山萬佛呈祥,莫高窟圣光普照,琵琶伎樂、捧花飛天,播灑著祝福與吉祥的花雨,敘述著久遠而動人的故事...... 取材于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在首演30余年后經過全新創排,將于10月12日、13日登陸武漢琴臺大劇院。該劇歷經一代又一代人的悉心打磨,不斷吸納世界各地的舞蹈精華,形成中國舞劇的獨特魅力。屆時,藝術家們將用唯美的肢體語言,在音樂和燈光中為觀眾撥開千年時空迷霧,再現史詩般的敦煌仙境。 復活的敦煌壁畫 大幕拉開,舞臺上青煙繚繞,霞光朦朧。一尊溫和而莊嚴的金佛作為遠處的背景,近處則是數名飛天舞女 若隱若現。《絲路花雨》以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和絲綢之路為題材,講述畫工神筆張和女兒英娘的悲歡離合,以及與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間的純潔友誼,形象再現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歌頌了勞動人民創造敦煌文化的光輝藝術形象和中外人民友誼的源遠流長。 《絲路花雨》的靈感來源于敦煌壁畫,甘肅省歌舞團的藝術家們從中創作出一種新型的舞蹈派系――敦煌舞,其中大量舞蹈動作、造型都極度仿真敦煌壁畫,力求吸取并還原中華文化之精髓。最經典的“反彈琵琶”就出自敦煌莫高窟第112窟,畫中女子雙手執琵琶高舉反彈,舞姿剛毅穩健,被公認為敦煌舞的代表;“琵琶舞”中的“反彈琵琶伎樂天”造型更成了敦煌舞的經典標志,那獨創的“S”型舞姿將東方女性的優雅嫵媚表現到了極致,被稱做是“活著的敦煌壁畫”。 中國民族舞劇的典范 《絲路花雨》在我國舞蹈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和世界舞壇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品牌價值,它融合了中國古典舞、敦煌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馬鈴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 盤上舞、新疆舞等各種藝術形式于一身,被稱為“中國民族舞劇的典范”。 自1979年首演至今,《絲路花雨》共演出近1700余場,觀眾達350萬人次,2004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中國舞劇之最”。《絲路花雨》先后出訪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特別是在舉世聞名的意大利斯卡拉大劇院的演出引起轟動,成為亞洲第一個進入世界最高藝術殿堂的演出團體。1994年,《絲路花雨》榮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像獎”,被譽為中國舞劇的里程碑、東方的《天鵝湖 》。 新版《絲路花雨》更真實更夢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