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維吾爾族有著豐富多彩的歌舞藝術,它是在中國56個民族中歌舞比較出名的少數民族中的一個。維族百姓在勞動和生活中的活動是維吾爾族的舞蹈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和豐富,形成了比較獨特的一個舞種。維吾爾族舞蹈的特征是十分豐富、歡快和富有動感的,維吾爾族人們通過音樂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維吾爾族舞蹈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體態表現非常豐富,在維族舞蹈中,對身體各部位包括頭、肩、臂、肘、腰、膝、腳都有動作限制,具有代表性的同時還有靈動的眼神、高傲的頭顱。再要加上動脖子、彈指頭、翻腕子等一系列的修飾性動作,使維吾爾族的舞蹈更加的鮮活。本文主要介紹的是維吾爾族舞蹈基本體態的“旋轉”。 關鍵詞:舞蹈;體態;動作;旋轉 中圖分類號:J7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9-0181-02 在中華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新疆人民的游牧生活造就了擁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就是這些舞蹈中最具有特征的一種,并且伴隨他們的游牧生活,尤其是“絲綢之路”所帶給他們的繁榮以及農業的出現,這讓維吾爾族舞蹈出現過歷史上非常繁盛的時期。新疆在我國大西北地區,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他們開墾出了一片沃土,維吾爾族是一個有著古老而且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他們的主要居住地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南北各地。而維吾爾族舞蹈深刻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獨特風情,鮮活、熱情。維族人民更是以能歌善舞著稱,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即興跳舞,舞蹈藝術內涵則以含蓄唯美、沉穩見長,尤其是以優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和剛勁、熱情奔放的男性舞蹈,使人看后留連忘返。具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歡快熱情,十分富有維吾爾民族特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維族民間舞蹈藝術也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享譽中外、名揚天下。維吾爾族舞蹈體現了維族人民文化歷史生活,也是社會生活和審美情趣的真實寫照。這個民族的舞蹈在生活里凝練為了經典類型的舞蹈語匯,該民族的舞蹈對身體每個部位的要求,構建了維族舞蹈的體態和風格的與眾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這個地方舞蹈結構的變化多變,可是它又把一種民族風格融合其中,真所謂渾然天成,特點鮮明,代表了維族舞蹈的藝術魅力 。 維吾爾有“聯合”“協助”的意思。從公元三世紀一直到現代,該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度過了漫長的時期,維吾爾族人民經歷了游牧、農耕、畜牧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從過去到現在他們信仰過摩尼、佛、薩滿、伊斯蘭等宗教。他的每個不一樣的發展時段的經濟生活和宗教信仰,包括“絲綢之路”商業文化一起給維族的舞蹈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所有這些都體現在了他們那個階段的民間舞蹈里,同時保留到我們現在的民間舞蹈里,演變為當代各種各樣的表演形式。 一、維吾爾族舞蹈的體態特征 不同的民族舞蹈,蘊含的特點也不一樣,代表的民族文化更是各不相同。維族民間舞的要素包括:體態、節奏、動律,構成維吾爾族舞蹈體系的重要內容,并具有本民族獨特的風格特征。對于維吾爾族舞蹈來說,其體態更兼具自身獨特的民族元素和風土人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一)挺而不僵的體態 在它的舞蹈體態里最開始要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要讓它有著一種立體的感覺,讓人覺得是一種高傲挺拔,外向的風格。杰出的維族舞蹈家、教育家、康巴爾汗把這種體態最后得以規范。這之前,該民族的舞蹈,舞蹈體態不是很注重,很多都是在一種自然傳衍的狀態。這位舞蹈家利用在蘇聯學習的芭蕾舞專業的訓練方法和開、蹦、直的形態特點,把這些融合入維吾爾族舞蹈之中,慢慢形成了一套比較全面的體系,讓維族舞蹈不但擁有我們沉穩的含蓄之美,與此同時也樹立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立體感。 (二)松而不懈的律動 維族舞蹈動作多數情況用的是頭部和手腕。利用頸部的移動、頭部的晃動與手部的翻腕、柔腕、托帽手等極其多變的動作,尤其是“先正看而后低首閉目”的眉眼運用,這些都是維族舞蹈體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現了維族舞蹈的動感與美感。 (三)維族舞蹈中的旋轉 在這個民族的舞蹈中的旋轉,是他們舞蹈的特別之處,這種舞蹈可以在音樂的伴奏下快速的轉動,驟然停止,或者像鷹隼迎風回旋的特點。這種舞蹈最有難度的舞藝就是在連續旋轉中不斷變換舞姿,舞蹈的精華之處經常就是多用競技性的旋轉。在這類舞蹈里使用旋轉極其重要,它能夠讓情感表達的更加細膩,動作變得更加的瀟灑豪放,輕快利落,把整個舞蹈的形象性,審美性與觀賞性帶到一個新的境界。 二、維爾吾族舞蹈中旋轉的具體分析 維爾吾族舞蹈具有獨特的魅力,豐富了當地人的精神生活。其中,舞蹈中的“旋轉”具備獨一無二的美感,更是一種情緒的體現,表達著人們對舞蹈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將從旋轉動作的來源、旋轉動作的不同形式、旋轉鎖表達的情緒分別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旋轉動作的來源 新疆作為維吾爾族人民的居住地,享有“歌舞之鄉”的美譽。在這里居住的人民都非常地喜歡歌舞,我們能夠發現他們在婚禮,各種各樣慶典,親朋好友聚會,更甚的是家庭娛樂消遣都會唱歌跳舞。其中,旋轉也就變為它的主要的舞蹈形式,也將其魅力流傳至今。另一方面,旋轉動作離不開薩滿文化的影響。維吾爾族最開始是來自鮮卑文化系統,源自于突厥族,信奉薩滿教。薩滿儀式中缺一不可的表演形式就是薩滿舞,這種舞蹈主要為了表現祭祀者與醫者的舞蹈,舞蹈的跳躍性相當強,極致能夠達到瘋狂的程度。同時。在鼓點緊擊的時候,舞步迅速地旋轉。后來伴隨伊斯蘭教的傳入,薩滿教的舞蹈也慢慢地和別的宗教藝術形式結合起來,變成了今天的“薩瑪舞”,這種舞蹈現在維吾爾族勞動人民都是在每一年過節的時候集體歡跳的。同時薩滿舞的原始形態繼續在維吾爾族舞蹈中完整地保存下來。所以急速旋轉特點同時也被遺留下來,被演變成了薩瑪舞所唯一具有連續性的跳轉技巧動作。現在旋轉融合了多種歷史成分,把好的留了下來,把糟粕去除掉,定為了維吾爾族舞蹈最常用的動作形式,在表現這個民族舞蹈的藝術風格方面,擁有非常與眾不同的作用。 (二)旋轉的不同形式 維吾爾族舞蹈是帶有非常強烈的民族特色的藝術,旋轉形式豐富多彩,比如流動的快速平轉、快速跪立轉、夏克轉、旋轉閃腰、流動中的下旁腰立轉、多種舞蹈旋轉、單步跳轉等。這些舞蹈旋轉就是一種表達多種寓意的、美化后的動作符號,可以明確的把一些限定好的某些的感情與內涵完美的表達出來。如《摘葡萄》這個舞蹈里用快速的旋轉表達豐收之后的愉悅情懷,鼓輕快急促的節奏正好適合了舞蹈的情緒,這讓觀眾能夠深深的領會到收獲姑娘的歡樂的不由自主的表達出來。可是在舞蹈里的旋轉不都是來表達快樂的心情的,有可能是極其的悲傷,有可能是情緒的激昂,有可能是緊張焦慮,有的可能是姑娘的害羞,所有這一切完全取決于一定的情境。在維族舞蹈中旋轉是舞者自我表現的最好方式。由于旋轉技巧的難度大,舞者在表演時候就需要非常強的技術和能力,因此它能夠當做評價一位舞者的技術水平高低的標準。 (三)旋轉所表達的情緒 這里,在舞蹈中旋轉增強了動感,升華了舞蹈的藝術魅力。集體舞“薩瑪舞”和大型歌舞形式“賽乃姆”是維吾爾族民間祭祀或節日自娛的舞蹈,在演出到舞曲中部的時候,善于旋轉的舞者就會出現在場地中央,開始競技性旋轉,舞者們不但要比的是高超的旋轉技巧,同時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一種熱情、友好的氛圍。為了把美通過舞姿表達出來,因此舞者不斷轉變旋轉舞姿。舞蹈表現出的熱烈氣氛伴隨著迅速的旋轉不斷升溫,這樣到達了舞蹈的高潮。旋轉在維族舞蹈中不僅能夠單獨運用,而且也能夠起到動作與動作之間銜接的作用。例如在維族舞蹈中有“跪”的動作技巧表現出來,就大部分會用“轉”這個動作來連接下一個動作,把“跪”和“轉”這兩個動作交替使用,旋轉動作的快速完成和跪步造型的停頓的連接,維吾爾族舞蹈旋轉中驟然停止的風格特點在這里得以充分的體現。諸如此類的迅速、短促而富有力量的旋轉組在舞蹈的整個編排中是極為常見。為了突出舞者持續的興奮狀態,觀眾們也是十分愿意欣賞到這樣靈活多變的舞姿,所以歡快、熱烈的情緒和內容充斥著維族舞蹈。所以維族舞蹈也體現出這個民族是一個非常熱情、好客、開朗、豪放的民族。 維吾爾族的舞蹈所表達的都是熱情洋溢的、歡快的,舞者對于舞蹈動作旋轉等等不僅表現的靈活而且同時又能現場應變。有些舞者在跳到高興之際還能把各種各樣的旋轉技巧放在一起來演繹,有的是在快速的旋轉中不停的換舞姿,這樣可以反射出舞者特別的舞蹈功底和藝術魅力,給觀眾帶來巨大的享受,同時獲得掌聲和贊嘆。從上面可以發現,這種舞蹈形式是該民族舞蹈中最有表現力、最有特色的體態動作。因此它被理所當然地稱贊為“旋轉的舞蹈”。 三、結語 在研究和論述維吾爾族舞蹈的體態特征的旋轉的過程中,能夠發現維吾爾族舞蹈的優美、維吾爾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維吾爾族舞蹈還有很多需要深入了解和學習的地方,對維吾爾族的體態特征的分析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學習,維吾爾族舞蹈是我國民族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更加深入和細致的研究,隨后把維族舞蹈繼續的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劉白維.略談民族舞蹈[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 [2]李才秀.維吾爾族民間舞蹈,1981. [3]馬東紅.試論中國民間舞的規格與風格[J].長治學院學報,2005. [4]馬薇,馬維麗.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發展史, 2002. [5]劉學杰.樂舞新疆[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 [6] 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7]劉建,孫龍奎.維族舞蹈生成一瞥[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