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蔣光哲) 講述敦煌莫高窟"塑匠",感知“蓮花”真善之美好,創作出一身敦煌彩塑的故事。編者趙小剛借鑒敦煌壁畫及彩塑中精美的肢體語匯描繪"塑匠"在求索自我生命原點的旅行中,背負著彩塑走過萬水長路的修習過程,贊頌了人類對于真愛真善之本源的執著追求及美好夙愿。 本劇由中國當代著名舞劇編導大師趙小剛編排,這位在敦煌舞蹈中沉浸二十余年的編導在這部舞劇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在介紹這部舞劇時說:“我十一歲開始學習敦煌舞蹈,二十幾年來似乎從沒真正離開過。也曾感受到現代舞蹈的視覺沖擊,試圖脫離敦煌的限制,而原來先祖留下的遺產已經化作一根筋骨長在了我的軀體深處。” 舞劇《蓮花》的靈感來源是樂僔在敦煌開鑿莫高窟第一個洞窟的歷史傳說以及在中國文化里廣泛存在的“蓮花”這一意象。編舞上更是摒棄了傳統中國舞中常見的形態,全部采用來自敦煌壁畫中可考證的真實形態。同時,借助現代的舞美技術,莫高窟中的男神、女神,重新煥發了生機,擁有了鮮活的生命,在舞臺上翩躚起舞。 據編導趙小剛介紹,這部舞劇《蓮花》匯集了業界最優秀的舞者參演。李響、孫科、邵俊婷……他們幾乎擁有差不多的學舞經歷:從小學習舞蹈,少年時代就獲得了業界大獎,這些優秀的年輕舞者大多都是“桃李杯”“荷花杯”的獲得者。這兩個獎項之于中國舞蹈界,就如“奧斯卡”之于好萊塢,是無數學習跳舞的孩子和家長一直以來的追求。 通過故事線依次呈現:泥沙環繞的月牙泉舞,眼睛與手表演的藍蓮花舞(借鑒北魏與西魏時期壁畫伎樂菩薩手姿手位) ,詼諧頓挫的供養人舞(借鑒初唐蓮花童子壁畫),安靜委婉的小魚兒舞,手足纏繞的并蒂蓮舞(借鑒465窟密宗壁畫造型),如意自在的金剛羅漢舞(借鑒榆林窟西夏金剛彩塑),剛柔相濟的飛天舞(借鑒西魏飛天羽人壁畫造型),撼人心魄的俗世舞(借鑒晚唐五代“借經人”原形),最后一段取材敦煌220窟歌舞伎樂的七寶蓮池舞,將美好與祝福通過柔和的肢體節奏并伴隨國樂二胡的悠揚曲調,緩緩帶給感悟蓮花之美好的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