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3、4歲的時候,開始對音樂和舞蹈感興趣。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培養寶寶的舞蹈才能。具體看看怎么做吧! 1、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 經常讓孩子通過電視觀看少兒文藝節目、歌舞表演等,讓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對舞蹈的注意和興趣。成人發現自己的孩子喜歡“手舞足蹈”時,要積極地加以引導。 2、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欣賞音樂 音樂是舞蹈之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成人要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體會音樂節奏,并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舞蹈的動作語匯反映音樂的各種形象。如孩子聽到高音區音樂,能模仿蝴蝶飛、小鳥飛;聽到低音區的音樂,能模仿大象走、熊走。 3、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引導孩子學習創編簡單的舞蹈,選擇可使孩子表演的歌曲,啟發孩子結合音樂歌詞編出相應的舞蹈動作。 4、對孩子進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 當孩子正在學習舞蹈時,成人應為孩子提供表演的機會,并根據舞蹈的音樂形象、節奏和舞蹈動作的語匯,啟發孩子在理解舞蹈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通過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作為業余愛好,兒童舞蹈對孩子的身體條件要求并不高,只要沒有嚴重的身體缺陷,都可以學習。甚至聾啞人都可以經過特殊培訓,跳出優美的舞蹈,《千手觀音》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舞蹈學習的很多益處不是短期就能體會到的,持之以恒才會得到更大收獲。當然,如果專業學習舞蹈對于舞者身體比例、體重、身高等有比較嚴格的標準。 如何培養孩子的舞蹈表演能力? 建議從4歲以上開始學習,集體授課每課時一般為1小時左右,但不宜超過1.5個小時,中間要進行一兩次的短暫休息。 如果孩子天賦條件突出,很喜愛舞蹈,有意愿進行專業的舞蹈學習的話,建議等到10歲以上為最佳。因為專業舞蹈訓練強度大、時間長,對于10歲以下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十分不利的。 針對3歲前的孩子,還會設置一些音樂課程,其中包含了兒童舞蹈的啟蒙教育。這種學習是以激發和培養幼兒本身的律動、節奏感為目標,課程內容也大多是一些自娛、自發、模仿性行為,是一種新興的幼兒藝術教育方式。 巧做準備: 一般沒有服裝上的要求,只要服裝合體又不妨礙舞蹈動作就可以了。但也有老師要求上課前要準備好合適的形體服和貓爪鞋,這樣有利于授課老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孩子動作的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