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舞蹈在人類生命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早期的部落開始,部落族人就借由舞蹈來凝結團體的力量,以及用舞蹈作為一種與神明溝通的神圣儀式。人類也在各種社交場合里跳舞,譬如在豐收的時節,跳豐收舞蹈;在大小慶典中,跳歡慶舞蹈,而男女之間也有著求偶的舞蹈。 身體的舞動也幫助人類連結生理與心理,在跳舞的同時,感覺內在的情感,把自己的感受借由肢體表達出來。所以舞蹈也可以幫助個人達到健康及身心平衡的功效。 心靈舞蹈,就是回歸到人類最初對舞蹈的本能需求與自我表達的能力。我們將這種連結身體、心靈與內在情感的舞蹈稱之為心靈舞蹈,或舞蹈靜心。之所以名為”心靈”舞蹈,其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種透過身體舞動的過程來連結內在的舞蹈。同時,在這樣的舞蹈過程中,最終將體驗一種寧靜與靜心的品質。 舞蹈,是進入靜心最直接的方式 有史以來,許多靜心的方法都要求人們保持靜止,安靜的坐著。但對身體-頭腦都已經累積了相當壓力的現代人而言,只是靜靜的坐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能夠回到內在、深入意識之前,我們需要透過一些方法有效率的放掉身體-頭腦上的緊繃與壓力。 跳舞是我們與身體產生深刻連結最直接的方式,而舞蹈靜心或心靈舞蹈的出現,便是有鑒于多數的現代人常處于急躁繁忙的生活步調,較不容易讓自己在一開始就安靜下來進入禪坐入定的狀態,才反其道而行,讓身體先動起來,以借此透過跳舞的過程讓內在能量有被釋放及凈化更新的機會,而在舞蹈之后,頭腦也將會自然而然的放松及安靜下來。因此,舞蹈靜心是在幫助我們有意識地經驗并釋放掉長久以來被壓抑的感受與情緒,逐漸掌握住內觀、覺察的竅門,并以一種新的方法觀照自己的慣性模式。 其實,在整個舞蹈過程中,跳舞本身就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靜心,它幫助我們體驗舞蹈與舞者的合一,也就是在舞蹈的過程中讓那個舞者消失,而只有舞的存在,同時感覺自我不見了,沒有人在控制,只是純粹的讓身體自然的流動。 從肢體運動到身心整合 一般的舞蹈活動與舞蹈靜心的差別,在于前者的目的是由身體導向出發的一項活動,主要是為了健康或是展現舞蹈時所體驗到的自我滿足感。而后者的目的則在于以舞蹈為媒介來進入靜心,它不是項作為,而是一個發生,一個全然的在。在此,舞蹈不再只是單純的肢體運動,更進一步的,我們是透過舞蹈而達到身與心的合一與整合。套用奧修的話語,就是在那個當下沒有舞蹈與舞者的分別。 忘掉舞者,忘掉自我中心,變成那個舞,那就是靜心。盡量跳得很深入,以至于完全忘掉說『你』在跳舞,而開始感覺你就是那個跳舞。那個分裂一定要消失,那么它就變成一種靜心,如果那個分裂仍然存在,那么它就是一種運動,很好、很健康,但是不能夠稱它為靈性的,它只是一種單純的舞蹈,跳舞本身是好的,就跳舞本身而言,它是好的,跳舞之后,你會覺得新鮮、年輕,但它還不是靜心,舞者必須消失,直到只有舞存在。 所以怎么辦呢?要完全融入跳舞,因為唯有當你沒有完全在它里面,那個分裂才會存在。如果你站在一旁看著你自己的舞蹈,那么那個分裂將會存在:你是舞者,而你在跳舞。那么跳舞就只是一個行為,是一件你在做的事,它不是你的本性,所以,要完全涉入、融入它,不要站在旁邊,不要成為一個旁觀者,要加入! 讓那個舞以它自己的方式流動,不要強迫它,相反地,要跟隨它,讓它發生,它不是一項作為,它是一個發生。保持歡樂的心情,你并不是在做一件很嚴肅的事,你只是在游戲,跟你生命的能量游戲,跟你的生物能游戲。讓它以它自己的方式移動,就好像風在吹動,或是河流在流動,你也是在流動和吹動。感覺它。 心靈舞蹈與舞蹈表演藝術的差別 通常在表演藝術中的舞蹈所強調的是將舞蹈藝術視為一種與外界溝通的方式,其關注的焦點在于如何能夠準確的掌握肢體語匯,以傳達整體舞作的某種意境或意識形態給觀者。 而在一般的舞蹈運動中所追求的,大部分是透過舞蹈達到健身的目的。就如同奧修說的,雖然跳舞本身很好,很健康,然而如果在跳舞的過程中舞者與舞蹈是分開的,那它只能算是一種運動,而不是靜心。 反觀心靈舞蹈,它所關注的是在于透過舞蹈的過程向內在探索,這個舞蹈本身沒有目的性,它只是一個引導個人去覺察的過程,同時找到與內在連結的管道。因此,舞蹈的表現形式或肢體動作的美丑對錯,并不是重點,相反的,它是在過程中引發出一種即席的自發性舞蹈,借此幫助我們透過身體與內在和心靈作連結。 也因為心靈舞蹈的訴求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如何與內在作連結,所以,即便是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人,都能夠自在的進入自發性的心靈舞蹈。在這里,舞蹈純然的是一種進入靜心的媒介,其所強調的不是那個外觀與結果,而是整個內在經驗的過程。 簡言之,舞蹈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只要我們有呼吸,有心跳,我們就懂得如何跳舞,并從舞蹈中找回與自己連結的方式。只要你開始觀照著自己的呼吸及心跳,并依循著這個身體自然的律動來帶領你進入自發性的舞蹈,你就是在經驗心靈舞蹈的狀態了。 透過心靈舞蹈與內在連結 前文提到,心靈舞蹈所關注的是向內在連結的過程,然而其連結的方式或管道則會因人而異,每個人在舞蹈中所引發的內在感官及連結皆不盡相同。有些人會在舞蹈的過程中忽然憶起一段多年前的往事或是在當下領悟到在人際關系上所發生的事情始末。而有些人則會在過程中進入催眠的狀態,甚至看到自己的前世等,也因此在舞蹈過程中理解了現實生活中的關聯事件。 當這些議題出現時,常常都是跟現階段所面臨到的人生課題有關。就像有些人是透過即興繪畫或是心靈書寫的方式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以借此去解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參透的事。而心靈舞蹈則是透過自發性舞蹈來幫助我們與潛意識溝通。 通常這些在舞蹈中所連結到與心靈層次相關的議題是無法從外在的舞蹈形式或姿態去讀取的,因為它是非常個人且內在的。如果我們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這段舞蹈,或許只能借由觀察舞者的肢體展現還有外顯的情緒來猜測他現在內心正在經歷什么,而外在的舞蹈與心靈之間的關連性,以及所代表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也只有當事者自己最清楚了。 由于心靈舞蹈所強調的并不在于外顯的舞姿,而我們也無法將非常個人的自發性舞蹈歸類分析,甚至當我們試圖從剛剛所引發的動作開始再次進入心靈的世界時,似乎又無法產生直接的連結,或完全回到剛剛引發此心靈意境時所產生的相同動作里。從這個觀點來看,心靈舞蹈是一種非常當下、存在主義的舞蹈,因為它無法被復制或重新被完全相同的再次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