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們曾經(jīng)在總理身邊工作過的同志相聚時,常談及現(xiàn)在回憶和描寫總理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及回憶錄,都感到缺了什么,就是沒反映出總理嚴厲的一面——不要誤會總理沒脾氣,他脾氣大發(fā)時也是足夠“嚇”人的。要講至情至性奔放不羈的周恩來,就不能不講講我所見過的至今記憶鮮明如初的他的四次發(fā)脾氣…… 干部跳舞“色情化”:引周恩來四次“大發(fā)雷霆” 第一次發(fā)脾氣 總理愛跳舞。他難得休息和娛樂,有點寶貴的休息時間他首先是選擇跳舞,因為跳舞可以集運動、放松和工作為一體,這些在后面章節(jié)里將詳細介紹。 50年代的舞會是比較多的。那時沒有迪斯科、霹靂舞、太空舞這些名堂,那時只是交誼舞,并且基本就是“三步”、“四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主要在春藕齋跳,總理去得不多,總理主要是在紫光閣和北京飯店跳舞。因為國務院領導、各部委辦負責人及部分在京的軍隊領導人,主要都是在這兩個地方跳。陪舞的女性主要來自部隊。那時階級斗爭還激烈,政治審查嚴,部隊的人可靠。也有文藝團體的女性,包括一些著名演員。 千人千性,五個指頭還不一般齊。對于高級領導干部也不例外,表現(xiàn)在舞場上也必然“氣象萬千”了。 比如總理,他不愧德尊一代,功垂千古。跳舞也是高雅文明,既灑脫又禮貌,風度翩翩又絕無輕浮。 比如陳老總,與總理風格相異,或輕松隨便,或熱烈活潑,或漫不經(jīng)心,但絕無輕浮越軌。 不過,也確實有領導干部熱烈至過頭、隨便到越軌。怎么說呢?講好聽了叫解放、叫超前,講難聽了叫放肆、叫放浪。 周恩來第一次為跳舞發(fā)脾氣是在北京飯店。舞會一般是8點開始,總理往往是10點到,象征性跳幾圈,同大家見見面,向舞伴問些部隊或社會上的情況,同各部門負責人簡單交流一下工作意見就退席。 記得那天舞會,趙燕俠、新鳳霞、馬玉濤這些著名女演員也參加了,間場時還組織幾個唱段。總理本來就喜歡聽她們唱,心情格外明朗愉快。跳舞時,輕捷瀟灑,像一股春風;聽歌時,頭稍稍后仰,嘴角漾著靜溫無言的微笑,右手在坐椅扶手上輕輕打拍子。這一切都是我所熟悉的周恩來。 然而,跳過三場后,總理臉色忽然變了。笑容被一只無形的手用力抹去,他的臉脹紅起來,仿佛為什么事感到羞恥,眉頭微蹙,目光朝某一個目標一瞥又一瞥…… 一般情況下,我們身邊工作人員跟隨總理去跳舞時,都是可以跟著下場的。我注意到總理的變色變態(tài),順他的目光尋找,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 那是位相當一級的負責干部,他的跳舞,用我們當時的話講,叫做“很不嚴肅”。我們對首長都是很尊重的,所以只講“很不嚴肅”,不會講更過分的話。他的舞蹈動作越軌了。現(xiàn)在的舞場上,這種“鏡頭”可能不少見,那時可不然,有點“觸目驚心”。怎么說呢?比如現(xiàn)在有人跳“磨肚皮舞”,他與那個年輕的女文工團員,即便說不到磨肚皮,也摟得夠緊,貼上去了。比如現(xiàn)在有人跳“貼面舞”,他那不叫貼面也是時觸時離,若離若即。隨著舞會漸漸熱烈,他跟那個年輕女團員也漸漸熾烈,他的手也開始不老實,上下輕移,摸摸捏捏…… 總理的臉色由紅漸漸轉蒼白,他的感情從羞恥而變成惱火義憤;他的目光開始還犀利地朝那位干部掃射,后來終于黯淡下來,傷心失望地再不肯看那位干部一眼。 他已經(jīng)跳到了門口的方向,雖然舞曲未終,他也不再繼續(xù)旋轉,彬彬有禮地脫離舞伴,點點頭,歉意地說:“對不起,我有事,該走了。” 我們雖然正年輕,想跳舞,但是不敢離開他,一見他要走,都匆匆扔下舞伴去追隨。一名衛(wèi)士就跑去拿他的大衣。 那時沒有現(xiàn)在的講究,現(xiàn)在高級飯店的舞場都有存放衣物處,當然也有失竊嚴重的原因。那時沒有這種服務,也沒有失竊的憂慮。參加舞會的人,多余衣物都是往椅子沙發(fā)上一丟,摞一大堆;不分職務高低,不分衣物高檔低檔干凈不干凈,全堆一起。總理在門口站住腳,看衛(wèi)士取大衣。衛(wèi)士手忙腳亂,翻出總理的大衣,往出拿時,把壓在上面的別人的一件衣物弄掉地了。 當衛(wèi)士將大衣交給總理時,胸脯正在起伏的總理忽然脾氣大發(fā)。他生來不會罵人。毛澤東偶爾發(fā)火還會說個“屁話”,吼一聲“滾”。總理連這些話也從不會講。他最嚴厲的話是:“這是不允許的!”他激烈時也不過兩句典型語言:“滑稽!”或“胡鬧臺!” 現(xiàn)在,總理顯得那么嚴厲,目光和聲音一樣尖銳:“你是怎么搞的?為什么把別人的衣服弄掉地?這是不尊重人,是不禮貌,不文明!” 總理前兩句話聲音還不大,說到“不尊重人”,“不禮貌,不文明”時,聲音放得很大,傳向舞場。衛(wèi)士何曾見過這樣的脾氣大發(fā),默默地低下頭。總理卻繼續(xù)大聲訓斥著:“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小事不注意,遇到時機一樣能鬧出大事。這是不允許的!” 衛(wèi)士知道“這是不允許的”分量,他哭了。 總理板著面孔走了,登車而去。他批評人無論多么嚴厲,事后總要再找你一次,重新解釋安慰一番。 “唉,發(fā)脾氣是一種無能表現(xiàn)。”總理事后這樣解釋:“對不起了,請你原諒。我那天心情不好,這不是對著你來的……” 我們都明白,總理大聲訓斥的那些話,是說給放肆舞場的極少數(shù)負責干部的。 第二次發(fā)脾氣 還是那句話,千人千性,五個指頭還不一般齊呢。我們經(jīng)常跟隨總理去參加舞會,他又常常是在舞會進行一段時間后到場,正是熱烈起來的時候,有時難免遇到不嚴肅的場面。遇到了他就生氣。記得第二次遇到時,他當場就不跳了,就在舞場中間氣憤地喊了一聲:“不跳了!走!”隨著這一聲,我們這些身邊工作人員就都停下舞,追著總理往出走。有名衛(wèi)士跳舞中沒聽見,等發(fā)現(xiàn)追出去時,總理已經(jīng)甩下他坐車走了。 可是,這種含蓄的批評、抗議和警告,有時并不能解決問題。總理在場,那個別干部注意些,總理不在,他們還是不肯放棄這種“放松”和“愉快”。總理參加舞會沒有準點,有時仍然要碰上。他終于忍無可忍,開始了當面的嚴厲批評。我們這些跟隨左右的人,見他批評過不少次,對有些人很不滿,不留情面地表達了義憤。 記得有次一位干部“不嚴肅”,見總理來到,跳舞“放”不開了,就想帶著結識的年輕舞伴一起登車走。總理攔住了他,嚴厲訓斥:“你年紀也不小了,連這一點自我約束也做不到?你這樣胡鬧臺,不覺得羞恥嗎?……” 公開的舞場上,氣氛總的說是健康而朝氣蓬勃;偶爾也只是個別人有所越軌,在總理的影響下還漸漸改正收斂了。真正氣氛不夠好的還是“家庭舞會”。 第三次發(fā)脾氣 所謂家庭舞會,好像是改革開放以后才聽得多了,其實建國之初就有。當然,一般人是搞不了的,大城市里的資本家另當別論,以共產(chǎn)黨的干部講,就是那些司令、部長也沒有搞的條件,也想不到去搞。就我的所見所聞,似乎只有高崗搞過。 那時,高崗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可以說身處權力的頂層。他有能力,有魄力,精明強干,在過去的革命斗爭中作出較大貢獻和成績,抗美援朝又有新奉獻,受到過毛澤東的表揚。 不過,這個人也有弱點,就是喜歡親近女色,并且不大在意人們對這種事的議論。用林彪一句名言來講,就是認為“小節(jié)無害”。他在東北是最大的“西瓜”。高崗不點頭,老天爺也不敢下雨。就是東北軍區(qū)某些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紅軍將領,有一位他看不上眼了,也照樣表個態(tài)度就能將其拿下來免職。這原因很簡單。歷朝歷代,開國之初都必然經(jīng)歷一個“英雄治國”的階段。這是鞏固政權時所不可免的,各方“諸侯”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在建立健全法治之前完成其人治的歷史使命。 大權在握的“諸侯”,能否用理想、道德及黨紀、軍紀、政紀約束自己,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就要取決于其自身的人品和修養(yǎng)了。高崗的長處不應否認,抗美援朝時,東北處于特殊地位,高崗自然也負有特殊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朝鮮是彭德懷總攬,東北是高崗總攬,北京是總理總攬,這三個人接觸頻繁,共商共事,一道奮斗,不能說沒有感情。所以高崗到北京后,在他家組織舞會,總要讓秘書通知我們,請總理務必光臨。 但高崗的短處也無須遮掩。他的親近女色有時簡直“坦蕩”得無所顧忌。在東北時,他喜歡白俄姑娘,一旦被纏住,他可以毫不在乎地給東北軍區(qū)或東北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打電話,叫送“招待費”去“救駕”,打發(fā)那些愛錢不怕官的姑娘。辦理過這類“救駕”事宜的老同志已經(jīng)有過回憶文章,這里不多講。可是高崗的不在乎也太過了,他就沒想想北京不是東北。東北的“西瓜”到了北京也許就是“芝麻”,至少也不再是“大西瓜”。 第一次邀請,總理興致勃勃地趕去參加了。剛見面時當然都很熱烈禮貌,還免不了互相客氣一番。一個是總理,一個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互相都很尊重。 舞一旦跳起來了,高崗便漸漸有點“原形畢露”,目光像獵手一樣搜尋和享受女性特有的曲線部位的美,調情的話多起來,有些甚至講得很粗俗。 對此,總理開始雖然有些感覺,有些意外,但還能寬容。他并不要求別人都像自己一樣高雅,參加到革命隊伍里的人本來就有各自不同的出身、經(jīng)歷及所受教育,怎么能不允許人家各有千秋呢?彭德懷見了高崗可以直呼:“哎,高大麻子!”高崗聽著很親切。總理如果這樣叫,高崗一定就不舒服了。同樣,總理在舞場上仍然保持高潔文雅,如果要求高崗也高雅,那就虛假不成其為高崗了。倒是逗幾句粗話來得本色。若走到這一步而止,總理不會發(fā)脾氣。過去在工作的接觸中,總理就知道高崗的性格中有著粗獷熱烈,大大咧咧,不修邊幅的一面。可是,高崗并沒到此為止,他又加上了“按摩”動作,并且也要享受舞伴的“按摩”。 還動真格的了?這位東北來的陜西漢子令總理吃驚。他后來在不同場合曾多次向我們感慨“山高皇帝遠”,有些地方官“胡鬧臺”,中央難于很快都查明。 這一次跳舞,總理后來是生氣了。雖然強忍住沒發(fā)作,但是告辭時態(tài)度已經(jīng)明顯地冷淡下來。 第四次發(fā)脾氣 此后,高崗又連續(xù)幾次邀請總理去跳舞,總理拒絕了兩次。考慮到高崗身兼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東北人民政府和東北軍區(qū)一把手的重要職務,特別是在國務院兼任著計劃委員會主任,今后還要在許多方面合作共事,不能鬧得太僵,就勉強又接受邀請去了一次。 這一次高崗不但沒收斂,反而更“開放”“搞活”了。以高崗的身份,總理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對其公開發(fā)脾氣訓斥,所以總理在跳到門口時,仍然是朝舞伴點頭,禮貌地說聲:“對不起,我有事。”便轉身退場了。 這一次其實發(fā)脾氣更大,因為對高崗是不辭而別,并且上車就走,又把衛(wèi)士們丟下了。 “大大咧咧”的高崗這才發(fā)現(xiàn)北京不是東北,總理是真發(fā)脾氣了。他有些尷尬,有些不安。后來又多次讓秘書來電話請總理“光臨”,總理之光卻再也不曾照臨高崗之家。總理向我們吩咐:“告訴他,不去。他的舞會我再不要參加!” 你問50年代的老部長:你最怕誰?我保證他們回答:周恩來。 如果你再問一句:你最不怕誰?我保證他們還是回答:周恩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