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手臂是人體中最為輕巧、靈活的部分,這是由它的解剖特點決定的,失去了手臂將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而在舞蹈學中更有“手舞足蹈”的說法,沒有手臂的積極參與,舞蹈就無法進行。因此,手臂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也有人把手臂在舞蹈中的動作比喻為“第二張臉”,這種說法是有他的道理的。手臂它是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和表現力,所以,我們應該自覺的、認真的修飾這張“臉”,使它更動人、更優雅。 作為一名舞者怎樣才能把自己展現的淋漓盡致呢?筆者認為,把握好作品的美感意識、風格韻律及各種技術技巧,這些應該說都是最基本的要素了。而要很好的完成上述的這些要素,手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手臂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和表現力,是傳神和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多的學生或演員忽略或不重視手臂的練習,認為只有那些高難度的技術與技巧才能更好的體現一個演員的水平。殊不知能否充分地運用手臂,并且賦予它極強的藝術表現力,才恰恰是衡量一個優秀舞蹈者重要的一個方面。 首先要了解一下手臂的作用。在古典芭蕾和其它一切舞蹈訓練中,對手的訓練已成為所有舞蹈訓練中不可缺少和忽略的部分。手臂可以協調各種人體形態并能幫助保持身體的穩定,從而組成多種的舞蹈語匯。它與腿的訓練截然不同,在整個舞蹈中它不僅要配合各類動作構成各種舞蹈造型,幫助完成旋轉、跳躍和各類技術與技巧的任務,它還是舞蹈訓練中保持身體平衡、表現舞蹈風格、舞蹈韻律、舞蹈內涵和人的內心情感,構成美的線條和畫面的主要因素,從而使舞蹈藝術的想象力及表現力得到極大的發揮。再是手臂還在完成各種舞蹈造型,各種旋轉技巧中起著平衡穩定性、幫助產生動力、更好的控制身體方面起到作用。另外在各種舞蹈形象中,手臂更是不可替代的,如:白族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雀之靈》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她利用修長而柔韌的手臂和靈活自如的手指的形態變幻,把孔雀那引頸昂首的靜態和細微的動態都淋漓盡致、惟妙惟肖的表現了出來,充滿了生機和靈動的氣韻,令人如癡如醉。這是藝術對生活的升華,可以說她的形象創造是藝術上的一次大的飛躍! 群舞《千手觀音》,整個舞蹈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通過各種手臂動作的造型變幻來塑造豐富的觀音形象,手臂的充分運用,使其充滿了藝術美和感染力。象芭蕾獨舞《天鵝之死》這部作品,演員充分的運用手臂動作去模仿天鵝的翅膀來描繪一只臨死的天鵝那孤獨的呻吟和掙扎,表達出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默默忍受臨終的痛苦以及竭力抖動雙臂想把自己最美好的身影留給人間的渴望。所有的手臂動作都是那么的生動感人并且充滿了詩意,雖然時間很短,但卻有很強的象征性,它似乎隱喻人類與命運搏斗的那種不懈的反抗與斗爭的精神。以上的三部作品在舞蹈動作中都沒有運用很高難度的技巧,但他們都是通過手臂動作的靈活運用,去刻畫生活中那些普通的事物,去引導人們關注它們的內心世界,都有著極其強烈的象征意義。所以說手臂在完成各種技術與技巧及塑造舞蹈形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再談談手臂的重要性。在舞蹈學習中手臂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基本的,因為手臂的準確程度直接影響到舞姿動作的準確性和優美性,所以舞蹈訓練中必須時刻注意自己手臂的位置,線路是否正確,從而避免養成一些錯誤的手位習慣,例如芭蕾基訓,在所有的基訓動作中都離不開手位的參與,將手放在那個位置上,成什么樣的形狀,這些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就拿二位手來說吧,做二位手時手臂容易過直、過高或過低,只有單一練好了手位的準確性,在復雜的舞蹈動作中才能確保舞姿的準確性。手臂運行的線路與手位標準都是不可忽略的,優美的舞蹈動作都是在手位和線路標準的基礎上建立的,只有熟練的掌握了這一切,才能在舞蹈中自由的使用自己的雙臂,也才能配合好身體其它部位的練習。另外,在基礎訓練中只是學會手的位置并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在手臂的運行路線變化中,要感受到其運動內在力的運用。這種內在里的感受越強烈越深刻,舞蹈中手臂的運用就越有自由度。這樣既可以使手臂的各個部位獨立的運動,又可以協同其它身體部位配合整個身體做各種形態的舞蹈姿態。這種手臂運動的內在力,就是運動的對抗力。這種內在力的訓練目的就是為了手臂的整體運動,為了手臂與相關的關節得到有意識的強化訓練,使得在以后的舞蹈訓練中起到避免呆板、僵直、笨拙等。無論是高難度技術技巧的完成,或者是大段抒情的慢板控制,還是快速靈巧、敏捷輕盈的旋轉騰躍,手臂都起著極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還有,在中國古典舞中的手臂動作有“切、分、蓋、握、攤、提壓……”等運動形態,這些都充分表現了手臂的重要性和復雜性。用手臂動作來表達人物特征和思想感情,能使其效果更得當、更細膩、更生動。這也是演員慣用的重要方式。富有內涵的手臂當然也要遵循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的練習才能產生多姿多彩的手臂動作。掌握了手臂動作加上其它身體部位的配合也就形成了種種具體、鮮明的舞蹈動作。 當然,作為一名老師,要想完成對學生從功能性到藝術性的訓練,光靠認識手臂、掌握手臂是遠遠不夠的,舞蹈所表現的都是具有象征性、抽象性的。所以說在教學授課過程中應當適當的、逐漸的在訓練中激發他們的審美愉悅感,使學生在認識上產生一種飛躍。這時學生的認識就不僅是形象性的,而是滲透著某種抽象性的理性認識,這樣就會使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總之,手臂練習是舞蹈的基礎,手臂運用是舞蹈的靈魂,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舞者就必須高度重視手臂的完美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