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業上城主辦的“建筑·舞動·自然”——楊麗萍藝術分享會在深圳舉行。舞蹈家楊麗萍及其徒弟楊舞、蝦嘎與現場觀眾交流藝術心得。楊舞演繹楊麗萍的經典舞蹈《雀之靈》、蝦嘎表演的老虎鼓都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與歡呼聲。 楊麗萍以孔雀舞聞名,1992年成為內地第一位赴臺灣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以獨舞《雀之靈》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2009年憑借《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響聲》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觀眾將這位從云南白族村落走出的藝術家稱為“巫女”,她所舞出的純凈柔美的舞蹈全部來源于獨到的藝術思維方式和真實的生活體驗。 在楊麗萍的家鄉大理白族自治州,舞蹈是生活的一部分。“像蝦嘎打的老虎鼓,它就是生活的一種衍生品,我們要多子多孫,所以要擊鼓。談戀愛的時候要唱情歌、要跳舞。民間有一句話是,‘有腳不會跳,白來世上走’。”楊麗萍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舞蹈家,我們不是在舞臺上才跳舞,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習俗,藝術和生活是分不開的。” 多年來,楊麗萍出訪世界很多國家進行交流,推廣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相繼在菲律賓、新加坡、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舉行專場舞蹈晚會。2005年因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榮獲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云南映象》在2009年開始進行世界巡演,在美國辛辛那提做連續兩個星期的推廣性演出,16場精彩表演轟動了美國。 雖然有許多藝術家在努力推廣中國自己的文化,但常常存在“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情況,許多優秀的民族藝術作品反而首先在國外受到肯定。“因為主流有問題。”楊麗萍表示,“中國許多藝術家在國際上都受到肯定,像薩頂頂。還有一些作曲家,不少是來自民間,包括一些拍文化紀錄片的人,也是自發的。我們這些熱愛民族文化的人,有義務去保護、傳承、推廣自己的藝術,我相信大家最終會看到。” 對于自己的后輩以及藝術的傳承,楊麗萍自豪地說:“我們有一些年輕的舞蹈家,比如說彩旗,因為彩旗跟我比較近,大家都認識她。還有楊舞,很年輕才20多歲,她們已經把這種民族的文化花十幾年來學習。舞蹈這種藝術是一種肢體語言,要靠人通過非常漫長的時間才能領悟、學習和發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