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街道海華社區公園活躍著多支舞蹈隊,大多由中老年人組成,但有支舞蹈隊里竟有不少年輕人的身影,甚至還吸引來了男舞友。張莉就是這支隊伍的領舞老師,她每天會準時到社區公園等待舞友們陸續到來。她總是主動和大家打招呼,家長里短,噓寒問暖。即便滿臉愁容的人也會被她喜悅的神情所感染。她說:“出來跳舞圖的就是開心!在一起就是一家人,我當然有義務讓大家開心!” 從小愛舞蹈,都是班上的文藝委員 來自揭陽的張莉是80后,從小就喜歡舞蹈,聽到悅耳的音樂,她就會不由自主舞起來。 從幼兒園到初中她都是班上的文藝委員,只要學校里舉辦文藝活動,舞臺上都少不了她。 初中畢業時一心想學舞蹈的她報考了幼兒師范學校,家人起初不同意,可經不起她的執拗。父親問她:“學舞蹈要吃苦的,你受得了嗎?”張莉重重地點了點頭。之后張莉順利來到了師范學校,她說,初學跳舞確實如父親所說的那樣很辛苦,看似一個簡單的動作,如下叉、壓腿、盤腿、下腰,要把動作做到位,還真不容易。那時候一練就是兩個小時,腳起水泡、紅腫是常有的事,但張莉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她喜歡中國舞、民族舞,但擅長的是幼兒舞。 成績優秀的她畢業后來到了深圳,成功應聘成為一家大型幼兒園的老師。在幼兒園,她與孩子們相處愉快,最開心的便是帶孩子們跳舞。在幼兒園7年時間,她指導的孩子們多次榮獲區“中華杯”少兒跳舞大賽一等獎。 領舞一家親,為大家講解每一個動作的要領 2014年初,張莉辭職后定居海華社區,此時她已為人母,每天送孩子上學后便閑了下來。 一天,她路過社區公園,看到有人跳廣場舞,她禁不住步入了舞池。她的加入,大家紛紛表示歡迎,休息的間隙,還過來噓寒問暖,讓她心里暖暖的。最重要的是心里長期被壓抑的舞蹈夢又蹦了出來,她說此時此刻她才明白舞蹈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從此天天送走孩子后便直奔公園。因為是學舞蹈出身的,基本功扎實,不管什么舞她一看就會,且動作規范優雅,沒多久張莉便被大家推選為領舞老師。張莉說一開始大家都稱她為老師,她很不好意思,因為很多舞友的年紀都比她大,舞也跳得好,所以她希望大家叫她小張就好,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堅持稱她為老師。 為了領舞,張莉可沒少下功夫,只要發現有適合大家跳的舞,她都自己先學會,再傳授給大家。為了規范動作,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常常打開電腦跟著音樂節拍對著鏡子練習,直至熟練。對待舞友,她也足夠有耐心,每教一支新舞,她都對動作進行分解,還為大家講解每一個動作的要領。對那些接受能力有差距的老年舞友,張莉更是經常開小灶,個別指導。 此外,張莉還樂于跟大家分享廚藝、育兒經驗、養生知識等。她還經常開導、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她說:“大家在一起就應該親似一家人。” 與義工結緣,為孤寡老人送去祝福與快樂 2014年10月,在海華社區服務中心的推薦下,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的張莉加入了寶安義工組織,此后她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公益活動中。她常常帶領舞友們打掃社區公園的衛生,抹去椅子上的灰塵,清除宣傳欄上的“牛皮癬”,還隨社區工作人員看望轄區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祝福與快樂。此外,張莉還加入了翻身小學家長義工隊伍,堅持引導孩子們過馬路。 做義工讓張莉收獲了快樂,而最快樂的則數去年11月帶領舞友們在第9屆深圳市公園文化節期間的廣場舞交流大賽中贏得榮譽。為了此次大賽,她們一接到通知就開始選舞練習,整整堅持了一個月,風雨無阻。天氣不好的時候,張莉也沒有偷懶,而是跟舞友們來到小區的架空層反復排練,她對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提出要求,直至大家滿意為止。當天,代表社區參賽的她們個個精神飽滿為游園的市民演繹了一曲《愛的部落》,深受大家的喜愛,在眾多參賽隊伍里脫穎而出,捧得獎杯。 談到榮譽,張莉淡淡一笑,她稱這是屬于大家的,她希望她們這支隊伍能走得更遠,而她也會一直堅持帶領大家收獲快樂與真情,舞出精彩人生。 社區通訊員 龔碧艷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