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同學們搖頭晃腦背誦的《三字經》內容,如今成了東城區和平里四小的課間操“配樂”。為了讓學生潛移默化學習國學,該校教師自編課間操“三字經舞” 5月12日,和平里四小,小學生正在跳“三字經舞”。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曾經在課堂中,被同學們搖頭晃腦背誦的《三字經》內容,如今成了東城區和平里四小的課間操“配樂”。為了讓學生潛移默化學習國學,該校教師自編課間操“三字經舞”。 4分鐘內邊誦邊舞 12日早8時,和平里四小低年級部,學生們在操場上列隊完畢,廣播聲響起,不過并不是廣播體操的序曲,而是古箏聲,幾個簡短的音符之后,切入了快節奏的歌曲。 伴隨音樂,孩子們整齊劃一地跳起了“舞”,抬臂伸展,邊跳邊朗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全長4分鐘左右。”該校編制“三字經舞”的教師王晶晶介紹,春節期間,她搜集了關于三字經等國學經典的內容,并結合排舞研究隊形變化和手部動作,創編出了這套“舞蹈”。 本學期開學后,王晶晶把這套新穎的課間操逐步教給學生。“過程挺難的。”王晶晶說,因為要逐步根據孩子們的情況完善動作,“改了七八稿”,要將困難的,不適合孩子們的動作簡化,并調整節拍。 一個月過去后,同學們基本掌握了動作,“三字經舞”成為該校早操的保留項目。 潛移默化學經典 王晶晶說,她創編三字經舞的原因,在于排舞輕松活潑,是低年級學生鍛煉比較好的方式,同時,三字經朗朗上口,“把國學和排舞結合起來”,更利于讓孩子們記住。 在該校執教多年的教師王紅艷,仍然記得此前每周學生們坐在教室中,誦讀國學經典的場景,而經典與體育結合起來后,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重點還是讓學生感興趣。”她說,邊做操邊念誦,實際上是一種潛移默化,學生們不僅早操時會跳三字經舞,課后回家也有可能邊跳邊背,最終就理解了其中含義,“事半功倍。” 未來,王晶晶還計劃能讓高年級同學也參與到類似的國學經典誦讀排舞之中,“可以為他們提高難度。”她目前新選上的是一首詩——《春曉》。 “古詩比較伸展,就可以設計一些舒緩、有一定難度的動作了。”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