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絢麗舞蹈之花·編織五彩民族之夢 ——記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2013級舞蹈表演班專場晚會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2013級舞蹈表演專場晚會于2015年5月15日隆重拉開帷幕。該場舞蹈晚會主題為“炫舞·青春”--和黎明一起奔跑。大禮堂座無虛席,這里正上演著一臺精彩的舞蹈晚會。這是一臺51位同學演繹的涵蓋藏、蒙、維、朝、傣、佤、苗、畬等少數民族作品以及古典、現、當代精彩劇目的舞蹈晚會。這是他們兩年來的課堂學習和舞臺實踐的結果,每一部作品都記錄了2013級舞蹈表演所有同學不畏傷痛與挫折,記錄了他們的自信迷人的光彩,記錄了他們孕育的絢麗舞蹈之花,記錄了他們編織的五彩民族之夢的道路! 作為一名見證者,我看著他們一步一個腳印走來,見證了他們的稚嫩到成熟。每一刻都是那么熟悉,但每一刻都仿佛那么遠,因為青春就是這樣,昨天仿佛還是一個孩子,今天就變得懂事,青春也許就是這種一步之遙。 一、身體孕育絢麗舞蹈之花 舞者從來都是用身體表達自我。毛詩序有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如,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宣泄情感最為淋漓盡致的一種手段,宣情正是這場晚會的特點之一。臺上的他們用身體、情感極力地感染著每一位觀眾。如藏族男子群舞《布衣者》運用了藏族舞蹈中的熱巴鼓元素,其氣勢、情緒感染著現場的每一位觀眾,把整場晚會推向了一個高潮。再如朝鮮族女子群舞《阿里路》也亦然,雖說朝鮮族舞蹈的特點是含蓄、內斂,但是也不乏其情緒的表達。如果說《布衣者》帶給觀眾的是一種瀟灑陽剛之美,那么《阿里路》帶給觀眾的是儒雅大氣之美。 身體除了能“宣情”外,“敘事”也是其能力。彝族男女群舞《流淚的索瑪花》正是一部以敘事為特點的作品。第一次看這個作品是幾年前,它感動了我好久,幾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讓我淚流滿面,就是“索瑪花”這種身體敘事感動著我。這群青春活力的演員們用他們的二度創作賦予了作品靈魂,極力地用身體去敘事。再如苗族女子群舞《錦雞炫美》中的“炫美”也是一種敘事方式,這部作品的敘事風格是喜劇幽默式,演員們同樣把這種風格詮釋得很好。 還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舞《逆光》。很早以前就聽說過2013級表演女班有位很有想法的現代舞者叫王晶,但是這次卻是第一次見她,她帶給我一種驚喜。為什么會是驚喜?因為現代舞在民族大學的校園里似乎不是“主流”,跳純現代舞的人似乎是“劣勢群體”。而王晶帶給我的這種驚喜是如此年輕卻富有思想,如此低調卻擁有著很會表達自我內心的身體。在“逆光”之下,我仿佛看到了那顆跳動的內心,讓我欣喜,讓我好奇。 這群舞者也許不是很成熟,但是他們努力用他們的身體孕育絢麗舞蹈之花,讓這朵舞蹈之花永遠盛開在世界的大花園里。 二、思想編織五彩民族之夢 這群舞者來自各個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他們當中有藏族、苗族、土家族、回族、傣族、彝族等,他們肩負弘揚民族文化之責任,擁有著舞蹈夢和民族夢。這場舞蹈晚會正是他們踐行實現民族夢的表現。他們有思想、有靈魂、有血性、有擔當,他們為努力繼承和發展民族舞蹈文化而不懈努力。 傣族女子群舞《傣家的女兒傣家的雨》表現了傣族亞熱帶的文化風情,表現了傣家姑娘如細雨般的柔情;哈薩克族群舞《石人與天鵝》表現了哈薩克族人民勇敢奮斗的精神;藏族男子獨舞《靜靜的瑪尼石》表現了藏族的自然崇拜與宗教信仰;彝族女子群舞《長長花腰情》表現了彝族花腰的民俗文化;維吾爾族女子群舞《摘葡萄》表現了維吾爾族的生活、生產文化。民族舞蹈中凝結著不同民族、族群生活、生產、信仰、習俗、宗教等文化,舞蹈是文化載體之一種。而這批看似年輕的舞者們卻負載著這些寶貴的舞蹈文化。 他們用思想在傳承民族舞蹈文化,用心在編織著每個人的民族舞蹈之夢,而這些民族舞蹈之夢匯聚成五彩民族之夢。 三、師生共同托起“民族舞蹈文化自覺” 所謂“文化自覺”,是借用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觀點: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創建。費先生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作為“文化自覺”歷程的概括。 2013級舞蹈表演班在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領導、老師及兩位班主任的帶領下,踐行著“文化自覺”。他們不是炫耀,而是在踐行“民族舞蹈文化自覺”。我認為,真正的“文化自覺”是踐行者的“文化自覺”能帶來大眾的“文化自覺”,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文化只有在這樣的繼承和創新之下才更有活力和魅力。而2013級舞蹈表演的全體師生在踐行這一理念,希冀通過他們對“民族舞蹈文化的自覺”引起大眾乃至整個社會對文化的“自覺”。中央民族大學的校訓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場舞蹈晚會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群體,一個在托起民族舞蹈之未來的群體。 在社會轉型的今天,信息化發展迅速,電子科技取代傳統文化現象日趨嚴重。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漠視、編創者的浮躁、傳統藝術作品的低水平重復使得中國少數民族舞蹈文化漸趨衰弱。2013級舞蹈表演全體師生的“民族舞蹈文化自覺”是一劑良藥,希冀帶給舞蹈發展新的活力,喚起人們心中的那份純真與真切。 希望2013級舞蹈表演在這條路上繼續奔跑、起航! 作者 陳暉,系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師從樸永光教授,研究方向為舞蹈身體語言與民族舞蹈文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