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由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聯合制作的歌劇《安德烈·謝尼埃》開放媒體探班,此番加盟獻舞的中國芭蕾名家侯宏瀾在彩排結束后表示,歌劇中的演出十分克制內斂,“我十分享受自己的個人風格與那種年代感的融合。” 意大利作曲家翁貝托·焦爾達諾創作的歌劇《安德烈·謝尼埃》,是真實主義歌劇領域的一部杰作。全劇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法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詩人安德烈·謝尼埃在法國大革命中的英雄偉績,并通過安德烈·謝尼埃與瑪達萊娜、杰拉爾德的愛情糾葛,折射出1789至1794年,大革命的風云變遷。 19日劇組為媒體呈現第一幕的演出內容,以伯爵夫人別墅中舉行的一場貴族宴會,再現了大革命爆發之初,法國貴族與平民冰火兩重天的生活狀況以及一些有識之士對于推翻不合理舊制度的覺醒。劇中,安德烈·謝尼埃在宴會上的即興“詩作”——“某日,眺望著碧藍天空”既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愛,同時也表達出對平民疾苦的關懷和對貴族麻木不仁的諷刺。在當日探班中,活躍于歐洲眾多著名劇院的男高音歌唱家卡曼·查涅夫以輝煌的音色、極富張力和層次的表現,唱響安德烈·謝尼埃的這一著名詠嘆調。 卡曼·查涅夫說,“剛才大家聽到的是這部歌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詠嘆調,同時,也是比較難唱的一段。在我看來,這部歌劇是腳本作家路易吉·伊利卡作品中最美的一部。歌劇的語言充滿詩意,因此,在演唱上要有‘詠詩’的感覺,才能把唱詞中的這種詩意表現出來,而這也是這部歌劇難唱的重要原因。” 在此次演出的主演陣容中,大劇院除邀請卡曼·查涅夫與莫華倫飾演安德烈·謝尼埃之外,阿瑪麗莉·尼扎、孫秀葦、阿爾貝托·卡扎雷、袁晨野等活躍在中外歌劇舞臺的實力唱將,也將共同唱響這一烽火戀歌。 為了對比貴族與平民兩重天的生活境遇,展現大革命爆發的社會根源。翁貝托·焦爾達諾在第一幕的貴族舞會中,使用了洛可可風格的音樂、加沃特舞曲、“牧歌”合唱,展現不理世事、終日享樂的貴族們的生活趣味。 大衛·麥克維卡使用一段結構完整的雙人舞來處理“牧歌”段落。大劇院特邀芭蕾舞表演藝術家侯宏瀾、塔米拉飾演牧羊女和牧羊人,在曼妙舞曲映襯下,他們將以優雅的舞姿重現18世紀法國貴族精致的生活。 侯宏瀾說,“除了舞蹈動作的設計處理外,我們更多地是要找準這段芭蕾舞的風格和年代感。這段舞蹈的動作設計克制內斂、極為精致,在這個基礎上,再融入我們的風格。對我來說,這種融合的過程很迷人”。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歷史事件、作曲家真實主義的創作風格,使得這一版《安德烈·謝尼埃》的主創與制作團隊,同樣嚴格遵循真實主義的美學原則。 其中,導演大衛·麥克維卡要求演員在表演時不可有夸張的表演動作,并在自然的表演中抒發情感。因此,在英國首演后,對于導演的理念與手法,有評論說,“麥克卡維的做法一點都不過分:他不在意任何繁文縟節,更不會耍什么花招,他寧可讓歌手們呆在自己舒服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 與此同時,舞美、服裝、道具的設計師與制作者們,通過對于大革命時期文物的大量考證,以嚴謹的創作態度、精美的工藝,不僅讓演員在舞臺上有生活在大革命時期的真切感受,也讓觀眾真實感受到那個時期的社會景象與不同階層人士的生活情景。 5月28日至31日,由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聯合制作的歌劇《安德烈·謝尼埃》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