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十五屆“相約北京”藝術節現代舞周系列演出,拉羅謝爾-普瓦圖-夏朗德國立舞蹈中心、法國玩酷嘻哈舞團的舞劇《根》在解放軍歌劇院演出。舞劇《根》由舞團藝術總監卡德爾·阿圖編創,阿圖的舞蹈風格融合了嘻哈、印度卡塔克舞、雜技、現代舞和形象藝術等多種元素,期冀在不同文化中建立起交流的橋梁。阿圖致力于探尋從身體本身、而非從情感生發出來的東西,這也是舞劇《根》的基本特點。 《根》所表達的是人類的一場探險,由11位杰出的嘻哈舞演員出演。一張桌子,唱盤上吱吱呀呀的唱片,童年時代的記憶,等等看似尋常的東西,都能通過舞蹈為觀眾打開新的視野。音樂在舞劇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激發了舞者的一致性。勃拉姆斯、貝多芬、電子樂,等等,這些旋律都為舞者打開了新的思路,讓每一名演員探索自己的過去和深層的力量。舞劇《根》是阿圖的代表作之一。作為當代舞蹈神童,他追溯嘻哈舞蹈源頭,重新探索舞蹈的種種規則,建立、重組新的舞蹈語言。 卡德爾·阿圖 1989年在里昂的附近,卡德爾·阿圖狂熱地愛上從美國傳入的嘻哈舞,并合伙創建了法國最早的嘻哈舞團:玩酷嘻哈舞團。他和埃里克·梅茲諾,查烏奇·薩伊德,穆哈德·梅爾祖奇和萊昂內爾·弗雷道一起,創造了以“雜技和街舞”為基礎的編舞風格。 如果說卡德爾·阿圖是法國嘻哈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舞蹈則吸收并融合了嘻哈舞、雜技藝術、現代舞和視覺藝術的技巧。同時他對人文和社會的深切關懷,令他成為一名獨特的編舞,因為他在編舞時用極其開放的態度,面對世界、旅行、分享、其它藝術形式和流派。 舞劇《幾句話》(Kelkemo)創作于1996年,向波斯尼亞和克羅地亞的難民兒童致敬,該劇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卡德爾?阿圖于1994年到1995年在薩格勒布難民營的深刻經歷。《為瘋子禱告 》(1999)涉及了阿爾及利亞的宗教沖突,追問東西方對話的可行性。他之后接連創作了Anokha (2000), Pourquoi pas (2002), Douar (2003), Les Corps ?trangers (2006), Petites histoires.com (2008)。 2008年起,卡德爾·阿圖擔任拉羅謝爾-普瓦圖-夏朗德國立舞蹈中心總監,是第一個成為國家級舞蹈中心總監的嘻哈編舞。 2013年他帶著11人舞劇《根》回歸舞臺,追溯嘻哈舞蹈的《根》和展現這種舞蹈最初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