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在全球化時代,舞蹈教育對于世界各國保持民族文化個性、參與全球文化競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舞蹈藝術的核心本質,舞蹈的身體動作語言理應引起更多的學術關注。從歷史和區域的雙重維度來看,舞蹈的身體動作語言體系都關乎一個國家的集體文化記憶和國族身份認同。本文以中國當代舞蹈訓練體系的歷史性生成為研究個案,深入探討了藝術語言建構與其歷史文化語境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對中國當代舞蹈發展實踐個案的梳理與分析,作者認為,建設“新中國”的文化身份動機構成了中國當代舞蹈動作語言體系建構的內在機制,這一動機促成并決定著中國當代舞蹈的基本風格和訓練體系。 關 鍵 詞:舞蹈藝術/身體語言/身份認同/文化對話/新中國/“身韻”/訓練體系 作者簡介:張朝霞(1969-),女,漢,山東臨沂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文藝學)博士,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出站博士后,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傳播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傳播系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研究,藝術社會學,新媒體藝術研究,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傳播系,北京 100081 中圖分類號:J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104(2012)02-0058-07 一、導論 動作語言是舞蹈藝術最為本質的視覺存在形式,也是識別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特征的重要依據。中國當代舞蹈理論家資華筠先生在論及舞蹈藝術的本質特點時,對舞蹈動作語言的文化身份特性進行了闡述,“(舞蹈動作)它以表現濃縮而升華了的感情為追求目標,注重審美價值并且具有民族文化特異性”。某一特定的舞蹈動作語言體系都是“經過長期積淀、傳衍而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某一地域、某一種族的文化烙印,從而成為標示某一民族文化身份的藝術符號。 從視覺層面看,舞蹈藝術基本是由人的動作、姿勢和運動軌跡等三大要素構成的。不同個人會有各自不同的運動習慣,而不同的民族則會形成風格殊異的舞蹈動作語言體系。在世界舞蹈文化版圖上,風格化的動作語言體系是區分其種族屬性、標示其文化身份的最根本要素。盡管在所謂當代舞的標簽下,各國各民族的舞蹈語言開始呈現互相借鑒、彼此影響的發展態勢,但是,舞者舉手投足之間所透露出來的文化氣息依然具有明顯的文化差異。這是因為,這些動作體系都來自各不相同的舞蹈文化傳統。 在多數情況下,舞蹈藝術的動作創新或者觀念更新所帶來只是一種“常”中之“變”。所謂的“常”主要指的是相對穩定的文化精神與社會記憶,也包括其主要動律風格和演變規律。而“變”則包括量變和質變兩種方式,前者主要指舞蹈動作語言隨時代風俗改變而發生的局部變形,后者主要指動作之精神氣質的歷史躍遷。 歷史地看,舞蹈藝術動作語言體系的演變基本上存在“神”變而“形”不變和“形”變而“神”不散兩種模式。印度舞的演變屬于前一種模式。比如,當代印度寶萊塢電影中的印度舞雖然不再是人與神溝通的工具,但其基本動律并沒有改變。不論是“神”變而“形”不變的內在顛覆模式,還是“形”變而“神”不散的外部顛覆模式,舞蹈藝術動作語言的文化根性總是會很頑強地保存下來。 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外來舞蹈文化會對本土舞蹈藝術的動作語言產生某種“革命性”影響。但“語言”的“革命”并不等于“革命”的“語言”,除了舞蹈藝術自身的體系規定性外,某民族的大文化語境總能將這種“外來語”改造、轉化為本民族的一種文化符號。由于舞蹈是要靠活生生的人來實現的,而這些表演者無不具有潛在的動作慣性和更為深層的文化記憶,后者通常就會成為改造、整合外來舞蹈的有利武器。 可以說,作為一種“不撒謊”的藝術形式,舞蹈在動作語言層面上呈現出相對穩定的文化特征。人類學家喜歡引證原始舞蹈的例子去說明問題,其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舞蹈藝術動作語言的穩定性和文化限定性。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情況似乎發生了某種質的變化。跨文化交際的加劇、虛擬文化共享空間的出現,特別是現代舞蹈藝術動作語言訓練和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最終使“某民族的舞蹈”成為一個值得懷疑的話題。每個受過一定舞蹈基礎訓練或者具有良好身體條件的人都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另一國人的舞蹈,甚至有可能跳得比當地人更有味道。 在動作語言逐漸喪失其文化限定性的同時,舞者特別是某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持有者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啟動其內在的“文化保護機制”。為防止身體語言的文化異化,有些國家甚至通過行政立法等方式,強行讓本民族舞蹈進入中小學基礎教育渠道。 2000年美國藝術教育法的出臺就是這一文化現象的標志性事件。在美國這個提倡民主與自由的國家里,藝術教育法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各州人民必須共同遵守的法律。其中,舞蹈位列全體國民必修的四大藝術課程之首。不難看出,這一文化政策背后隱藏著的是強大的文化身份動機——一個國家的人民必須從身體上認識并認同自己的文化,否則,這個國家文化形象和文化傳統都將遭受更深層次的破壞。 簡言之,在世界范圍內,舞蹈動作語言訓練(包括某些旨在健身健美的人體運動訓練)已經成為穩固自身文化根性和參與全球對話的重要工具。在當代文化構造中,舞蹈藝術及其動作語言體系已經成為重要的文化交流與對話手段。在狂熱的健身健美熱、通俗舞蹈運動熱等現象背后,一場維護本民族文化身份及身體語言存在方式的不見硝煙的戰爭正在拉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