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舞魂》呈現新疆歌舞經典 (記者劉盼)微風一般是輕盈的舞步,花開一般是飛旋的長裙,風鈴一般是首飾的撞擊,葡萄一般是黑亮的瞳仁,楊柳一般是纖細的腰肢。一摞白瓷碗穩穩地隨著姑娘的身姿搖曳,組成一幅流動的畫面。 6日上午,新疆藝術劇院歌劇團的姑娘們在排練廳排練頂碗舞,這個片段只是整臺歌舞晚會《絲路舞魂》的一部分。作為第四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新疆本土的重點演出節目之一,“總共包含23個環節,有群舞、獨舞、獨唱、合唱以及器樂演奏,包含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優秀經典歌舞代表作。”該團黨委書記劉洪平介紹。 除了頂碗舞,整臺晚會還向觀眾展示哈薩克族經典舞蹈“姑娘追”,表現維吾爾族風情的“石頭舞”和“摘葡萄”。老一輩新疆人能聽到當年流傳的經典歌曲《解放時代》,年輕人則能通過觀賞晚會,感受新疆改革開放以來民族歌舞的發展。 從今年4月10日就開始實地排練的150多名演員和樂手,已緊張備戰3個月,作為總導演,著名舞蹈家海麗且木·斯迪克要讓這臺晚會以最炫目的狀態展現在中外觀眾面前。 盡管音樂劇《阿拉木汗傳說》去年已成功上演八場,此次參演舞蹈節,新疆藝術劇院歌劇團也對該劇目進行了一系列修改升級。 “舞蹈節即將開幕,這兩個節目不僅是在舞蹈節這個國際性舞臺上展現歌舞之鄉的魅力,更是對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獻禮。”劉洪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