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雙周2015】于7月16-28日舉行,從2012到2015已發展成為北京乃至中國具規模的現代舞蹈活動。本屆【北京舞蹈雙周】共有16臺演出64個作品,分別于【焦點舞臺】【另類平臺】【青年舞展】中進行展演。【焦點舞臺】【另類平臺】的節目來自以色列、西班牙、德國、新加坡、新西蘭,還有中國臺灣、香港、北京、廣州等地區,他們都是代表現代舞潮流及方向的上乘之作。 7月28日德國吉森舞蹈團-《流浪者之歌》(亞洲首演)著名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HermannHesse)筆下的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寧,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青年悉達多在求死的那一刻,及絕望的一剎那,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聲音……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于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不可摧毀的本性,并最終將自我融入到瞬間的永恒之中。德國吉森舞蹈團《流浪者之歌》是受黑塞作品啟發,探尋生命真諦的作品,在時間的洪流里,欲望、分歧、愛恨最后都洗滌一清,回歸至靈性的自由、包容和覺醒。 7月23日開幕演出: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褪色的獨白》(全球首演)馬波是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創團成員之一,雷動天下于2005創團至今已是十年,籍逢十周年之際,駐團編舞馬波這次將自身經歷放入舞作輕巧演繹。舞作將回歸生活本質,探討當下,以及還未來得及的思考。生活的環境讓編舞身上的標簽越來越多,舞者、編舞、女兒、妻子、媽媽等,不同的場景與不同的身份啟發了編舞從這些元素中延伸至動作的本身,例如開車、做飯、孩子撒嬌……從時代與環境的變遷,回歸身體的思考,還原它的質樸,便是這次馬波獨挑大梁的一次嘗試。十年的沉淀,馬波用肢體表達,用生活印證。 7月24日以色列L-E-V舞蹈團-《強迫癥之戀》(亞洲首演)以色列L-E-V舞蹈團僅成立于2013年,可是舞團的創團藝術總監莎倫·伊亞卻是國際現代舞界天之驕女,除了在神級的貝特舍瓦舞蹈團擔任助理藝術總監及駐團編舞外,亦經常受邀為國際知名舞團編舞,包括荷蘭舞蹈劇場、挪威國家現代舞團、德國奧爾登堡舞蹈團等。2005年開始她與蓋伊·貝哈爾合作,并于2013年共同成立了L-E-V舞蹈團。莎倫和蓋爾挑選了2011年為貝特舍瓦舞蹈團創編的作品《舍》(House)作為舞團發表的首部作品,從此巡演不斷,足跡遍及歐美各大現代舞藝術節。《強迫癥之戀》是莎倫和蓋爾專門為舞團創編的第一個作品,制作團隊都經過舞團的精心挑選,合作無間。作品從尼爾·希爾博恩的自傳詩《強迫癥之戀》中得到啟發,創編的想法在莎倫的腦海里醞釀了一年半,最終在不吐不快的狀態下完成。莎倫的舞蹈語言獨特,動作細膩感人;蓋爾對作品整體節奏和呈現的把控,吸引著觀眾每一秒的注意力;而原創音樂跟舞蹈呼吸的互動,更令作品臻近完美。 7月26日西班牙可博斯米卡舞蹈團-《希望》(亞洲首演)可博斯米卡舞團由奧爾加·可博斯與彼特·米卡共同成立。舞團最初在德國慕尼黑成立,2005年遷址到奧加爾故鄉——西班牙的帕拉莫斯,成為拉戈爾加劇場常駐舞團。隨后更致力于肢體動作的發展創作、研究和培訓的工作。因此,舞團作品常常大膽創作,獨具爆發力和美感,融合的即興舞蹈、武術和肢體劇場的元素,也讓舞團作品更加跨界多元。這次的作品編舞受俄羅斯傳奇畫家、哲學家、作家尼古拉·羅維奇的啟發,作品《希望》以“朝圣”和“儀式”的形式暗喻對生活、文化及自我的思考。音樂時而嚴肅時而輕快,配合多媒體與特技,動感奇幻、扣人心弦。 7月25日廣東現代舞團-《須彌芥子》廣東現代舞團作為國內首個專業的現代舞團,培養出我國第一批首屈一指的專業現代舞者,如今也逐漸形成一個平臺,為年輕活力的個性新一代創造發表空間。駐團編舞劉琦早年于北京接受教育,隨后到南方發展,多年的藝術堅持和潛心鉆研,令她形成精致細膩的編舞手法,作品更屢獲嘉獎。此次《須彌芥子》為其近年又一精雕細琢之誠意創作,最初靈感來自于生活中的小動作。創作過程中,劉琦摒棄紛繁世界中的跨界浪潮,專注純粹的身體及動作的研究,令舞蹈在嬉戲般中自然流露。此作品創作歷時近兩年,首演于第十屆廣東現代舞周,二度創作獲邀參與溫哥華國際舞蹈節開幕演出,三度創作巡演德國、斯洛伐克,此次北京公演將是嶄新的音樂設計、燈光舞美及演員陣容,以劉氏的動作語匯沖擊觀眾眼球。 7月27日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思纏想后》曾獲香港南華早報贊譽為“最具潛質編舞新星”的黃狄文,從2003年《男人炒飯》到2012年首屆北京舞蹈雙周上演的《別有洞天》無不展現其編舞才華。2008年、2009年憑借《忽然四季》和《下一秒》連續兩年被香港南華早報評為“全年最佳舞蹈”。2001年及2013年分別憑《PlazaX與異變街道》及《畸人說夢》的演出獲頒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男舞蹈員”。舞而優則編的黃狄文,新作《思纏想后》嘗試純肢體先行,拋出“關系”這個關鍵詞,讓舞者利用長短、彈性、粗細不一的繩子表達生活中的變化萬千。這次更搭檔香港著名時裝及形象設計師陳刀,讓人滿懷期待。 《刺青》之中,暗示對身份、儀式與當代的思考。這次首度來訪的來自新西蘭阿塔米爾拉舞團,更特意于展演周開幕當日,為北京的觀眾帶來新西蘭毛利人的傳統哈卡舞,以示新西蘭的熱情與歡迎。 作為美國史上重要的藝術家,崔莎·布朗以其巧妙的幾何構圖編排以和強烈的視覺元素,獨步舞林。西班牙編舞艾馬爾·佩雷斯·加利從崔莎·布朗的獨舞《累積》(Accumulation)中汲取元素,配合8個重拍快狠準的Techno底特律音樂,讓《疊加》以跨界和肢體的演奏方式驚艷觀眾。 作為美國史上重要的藝術家,崔莎·布朗以其巧妙的幾何構圖編排以和強烈的視覺元素,獨步舞林。西班牙編舞艾馬爾·佩雷斯·加利從崔莎·布朗的獨舞《累積》(Accumulation)中汲取元素,配合8個重拍快狠準的Techno底特律音樂,讓《疊加》以跨界和肢體的演奏方式驚艷觀眾。 《灰色調》表達的是羅凡對于分隔兩地的人的一些回憶及狀態,舞蹈深入肺腑,娓娓道來的故事細致動人。新西蘭毛利人的刺青文化是其特有的傳統文化形式,編舞莫斯·帕特森將刺青文化融入現代舞作品。 雙人舞《一生二》由西班牙編舞伊拉切·安薩和意大利編舞伊戈爾·巴科維奇合作而成,舞作行云流水互為配合的雙人舞也相互印證舞者二人之間的微妙關系。羅凡來自香港,于瑞典歌德堡歌劇院舞蹈團擔任舞者。 新加坡舞人舞團的《整理好的非理性》中,聲音將來自現場舞者的聲音及間斷吹奏的樂器,融合文本、聲效、演說以及動作,將以無聲勝有聲地為大家帶來一場極具震撼的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