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云門2《來》 演出時間:2015.10.22 - 10.24 晚7點半 演出劇場: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創辦人:林懷民 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 藝術總監:鄭宗龍 《光》 編舞:黃翊 音樂:Steve Reich 燈光設計:黃翊 助理燈光設計:歐衍谷 服裝設計:高瑞人 首演:2013年3月28日于臺北城市舞臺演出 黃翊的創作向來帶有科技般精準的動作計算。但在《光》里,他將探戈融入當代舞蹈中,不只熱情,更帶有情感的溫暖。舞蹈從一道光開始,在15分鐘串接的雙人舞里,精準地擠進由7種不同色彩組合成的80幾個燈光變化。如電影蒙太奇的節奏所構成的魔幻空間,流暢且令人驚艷。黃翊表示:“學跳舞是開心簡單的事,只是隨著專業要求和學習門坎提高,快樂也愈來愈少,變得很奢侈。我希望用社交舞讓舞者感覺回到只是聽著音樂踩舞步的開心。 《一個藍色的地方》 編舞:鄭宗龍 音樂:John Tavener 燈光設計:沈柏宏、林怡潔 服裝設計:林秉豪 首演:2013年3月28日于臺北城市舞臺 《一個藍色地方》的靈感,來自于鄭宗龍旅居紐約時,某個思緒紛亂的夜晚,在天將亮未亮之際所見的那一片迷蒙的藍。 舞蹈企圖以有意識的身體去演繹無形體的心理。六名穿著優雅黑長裙的女舞者,各自斷續做著細碎的動作,一如無聲的獨白。這些不算美麗且帶點詭異的動作,透過群舞富節奏性的腳步聲,與長裙劃破空間的線條組合出意外憂郁而不安的美感。 舞蹈后半選用英國作曲家約翰·塔文納的《保護面紗》。樂曲以一把大提琴與整個交響樂團抗衡,舞者在綿延而堅毅的琴聲中,騷動而癲狂,癲狂中有冷靜。 《來》 編舞:鄭宗龍 音樂創作暨制作:鐘成達、靜謐時光 音樂編曲:柯智豪 音樂后制:許智敏、柯智豪音樂工作室 燈光設計:沈柏宏 舞臺美術設計:何佳興 服裝設計:林秉豪 首演:2015年4月24日于淡水云門劇場 來見一體,回見一身,走入灰白朱紅琉璃藍。 鈴火中,化一方險巖,一束霧底輕曳芒草花。 泊泊意識,浪擊為蟒,亂色崩,在在處處…… 鄭宗龍作品中獨特的身體語匯,“表現出亞洲農耕文化的內斂之美”,被譽為21世紀“國際舞壇新鮮而獨特的聲音”。生于臺北萬華的他,小時候跟著家人四處擺攤。街頭人生百態成為他創作的泉源。 最新作品《來》,從傳統民間信仰入手,文化背景影響了動作源頭。鄭宗龍被國際策展人評為“融合東西方傳統,發展出豐富新穎的語匯,淋漓表達藝術理念”。在《來》里面,試著用現實脈絡,試探一切可能。他說:“童年時期的我著迷民間信仰中雕像的手式與姿態、神明繞境祈福中各式陣頭、偶戲的動態神情。但我在舞蹈里要嘗試的,不是角色扮演,而是更純粹的用肢體動作來演繹與整理這些記憶里的文化。” 舞者們在舞臺上,扭、轉、繞、折、提、頓,目不暇接的繁復肢體變化,回蕩神秘且詩意的身體拼圖。四十分鐘的作品,一氣呵成,挑動觀眾的感官。 云門2 享譽國際的編舞家林懷民,在1999年創立云門2,邀請羅曼菲出任創團藝術總監。2006年,羅曼菲去世后,林懷民接任總監之職,2014年鄭宗龍應邀出任藝術總監。作為云門舞集的兄弟團,云門2不是云門舞集的副團。它不為云門儲備舞者,也不以演出林懷民作品為任務。舞團廣邀黎海寧、古名伸、伍國柱、布拉瑞揚、鄭宗龍、黃翊等多位杰出編舞家為舞團編作,累積出風格迥異的豐富舞作,展現出年輕舞者多元活潑的肢體能力。云門2每年定期的新作發表“春斗”,已成為臺灣觀眾年年期待的舞蹈風景。 2011年,云門2赴香港演出,以“生猛新鮮的魅力席卷香江”。2012年舞團首次美國巡演,受到觀眾熱烈贊賞。舞評贊譽“精煉、淋漓盡致”、“技巧高超,膽識過人”。紐約喬伊斯劇院演出一票難求,加賣站票。《紐約時報》贊譽:“才華洋溢,技術超群……云門2的卓越應與世界分享!”美國《芭蕾舞蹈》雜志也表示:“這是一個你會欣賞,會愛上,會想一看再看的舞團。” 為落實云門全民舞蹈的理想,云門2創團迄今也以講座結合演出的有機形式,深入鄉鎮、校園推廣舞蹈藝術。學校、醫院、地震水災重建區等,都是云門2的舞臺。 2012年,云門2在北京首屆國際舞蹈節的演出,票房全滿,獲得舞蹈專業人士與一般觀眾熱烈贊賞,并巡回上海、天津、杭州、蘭州演出,演后謝幕多次,微博討論發燒月余。2013年,云門2應邀重返紐約演出鄭宗龍的《在路上》,并于北京、上海、香港演出伍國柱的《斷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