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攜手臺灣全男舞團 骉舞劇場《2MEN》 (又名:兩男關系) 是舞也是劇 幽默與感動的極致融合 用身體訴說,男人有型更有情。 【林奕華】X【陳武康】X【蘇維嘉】X【李世揚】 【演出日期】 2015年10月23日-10月25日(每晚19:30分) 2015年10月24日(下午場14:30分) 2015年10月28日-10月31日(每晚19:30分) 地點:鼓樓西劇場 【劇情簡介】 驫舞劇場2012春季制作《兩男關系》,邀請兩岸三地最犀利的文化觀察家――舞臺劇導演林奕華,與編舞家陳武康、蘇威嘉共同創作,從兩個最熟悉彼此的男人出發,作品中除了探討男性之間形而下的姿態,并且深究兩男之間最形而上的幽微情感。這是陳武康與蘇威嘉的《兩男關系》,可以像古典芭蕾舞般繁復、感性,也可以有如現代舞簡約、理性,看似矛盾,卻是糾結纏繞得天衣無縫。這也是林奕華慧眼獨具的「兩難」關系,在不斷重復、碰撞、修復中,尋找生命得以繼續的動力。 以舞蹈為形式,藉戲劇為肌理,臺面上的「兩男」關系,臺面下的「兩難」關系。 是舞也是劇,幽默與感動的極致融合。 用身體訴說,男人有型又有情。 有一種激情,不在乎性別也無關風月; 有一種攻陷,無法察覺卻能全面滲透; 有一種關系,看似平淡,卻是剪不斷,理還亂 他和他,是朋友也像家人 他和他,是工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 他和他,比父子、情人更親密 他和他, 說不出口的關系 其 實 更 多 … 更復雜… 驫舞劇場的陳武康與蘇威嘉,在李世揚催魂的鋼琴聲中, 由林奕華導演與這兩男合謀,舞出一段2+1的男人心聲, 虛實變換卻又真情流露。 【演出內容】 驫舞劇場陳武康與蘇威嘉,從最熟悉彼此的兩人出發,將身體與心靈合二為一,與兩岸三地最犀利的文化觀察家、舞臺藝術家林奕華導演共同創作,探討深刻的男人間如父子關系、兄弟之情感。從心理層面出發,如古典芭蕾舞般繁復與感性,也如現代舞的簡約與理性,看似矛盾,卻是糾結纏繞得天衣無縫。兩位型男舞出的兩男關系,也是林奕華慧眼獨具的「兩難」關系,在不斷碰撞、修復中,尋找生命得以延續的動力、成長的空間。 以驫舞劇場對聲音的開放實驗態度,與即興鋼琴家李世揚合作,使用預置鋼琴(prepared piano)充滿活力與爆發力的現場彈奏,更激蕩并滲透出兩男關系的靈魂。 【演出團體介紹】 成立于2004 年,以不受拘束無限創意的集體創作、精準到位的舞蹈肢體表現,展現了獨樹一幟的舞蹈劇場風格,并獲得紐約時報「迷人、充滿想象力,來自臺灣的全男子舞團」的贊許。成軍第四年,以詼諧與深度并具的《速度》,首度入圍并一舉拿下第六屆臺新藝術表演藝術類大獎,在2013年以《2 Men》獲得德國Kurt Jooss國際編舞大獎首獎及最佳觀眾票選獎,驫舞劇場的創作之路 轉而深化內省,持續關注于創作形式及語匯的破界與回歸。 【共同創作】 / 導演 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 創辦人 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前曾在前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畢業后與友人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1989至95年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后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與香港發表舞臺創作。1994年憑電影《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臺灣金馬奬最佳改編劇本奬。1995年回港后致力推動舞臺創作,編導超過五十部作品,并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2010年與2012年各憑《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與《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獲上?,F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導演獎。 林奕華亦致力于文化及教育工作,自1997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 【驫舞劇場】 藝術總監/ 編舞者 / 演出 陳武康 保送進入國立藝術??茖W校舞蹈科,于1999年獲得了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金牌獎,2001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赴紐約進修,同年加入 Feld's Ballet Tech.,并于隔年成為獨舞者,并與編舞家Eliot Feld展開長期合作關系。 2004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舞蹈愛好者共同創立驫舞劇場。2008年共同創作作品《速度》獲得了第六屆臺新藝術獎。2009年擔任聽障奧運開幕舞蹈設計。2011共同創作作品《繼承者》入選卓越計劃。2012年表演工作坊演出丁乃箏導演舞臺劇作品《這是真的》。2014年受邀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自制節目1+1雙舞作創作《裝死》。共同創作作品《兩男關系》(2 Men )獲2013年德國Kurt Jooss國際編舞大獎首獎及最佳觀眾票選獎。2014獲ACC亞洲文化協會赴紐約駐村。 【驫舞劇場】 團長/編舞者 / 演出 蘇威嘉 臺灣高雄人,于2004年與陳武康、周書毅等人共組驫舞劇場,于驫舞劇場創作 / 共同創作 / 演出《M_dans》《樓梯》《速度》獲臺新藝術獎第六屆表演藝術類大獎,《骨》《正在長高》《M_Dans 2010》《我》《繼承者》I / II / III、《兩男關系》獲德國科特尤編舞大賽首獎,《馬上三人》及《裝死》。 2009至2012年獲邀美國編舞大師Eliot Feld邀請,量身打造《三幕中場休息芭蕾》并參與其舞團演出;2011年底開始獨立進行以《FreeSteps》為題的編舞計劃至今。 【鋼琴表演者】李世揚/卡到音即興樂團 召集人、鋼琴家 跨足於古典音樂與即興演奏的鋼琴家,其合作過的藝術家來自於各領域,含括音樂、戲劇、舞蹈、繪畫、多媒體等。他曾與歐洲鋼琴巨擘 Fred van Hove 合作,並且發行《冬至Galactic Alignment》,獲得美國 The New York City Jazz Record 年度新發行榮譽提名。2013年夏季受邀至法國米魯斯M吀伀音樂節演出,為三十年來首位榮登該節的臺灣人。目前為「卡到音即興樂團」召集人,該團首張專輯《四字成語》獲文化部第三屆金音獎兩項殊榮(最佳爵士專輯、最佳爵士單曲),並入圍最佳新人(團)。《慢》勇奪第二十五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 【演職員介紹】 共同創作/導演|林奕華 共同創作/演出|陳武康、蘇威嘉 音樂創作與演出|李世揚 制作人|許文煖 王建秋 技術總監|劉家明 燈光設計|陳昭郡 排練助理|葉名樺 舞團經理|楊舒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