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芭蕾是芭蕾舞藝術中一朵瑰麗的花朵,沒有大型舞劇的復雜框架、沒有古典芭蕾的龐大規制,卻以其純粹的芭蕾之美、細膩微潤的情感表達而別具特色、讓人癡迷。 2015年12月12日,中央芭蕾舞團新創交響芭蕾作品《四季》的全球首演和中國交響芭蕾作品《黃河》一同在北京天橋劇場震撼上演;精彩繽紛的芭蕾視聽新體驗引來了京城舞迷的喝彩連連,更博得了廣大觀眾如潮的好評! 寄情自然的“交響” 水墨丹青的“四季” 世界著名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是維瓦爾第的曠世之作——四首畫意盎然的傳世佳作生動地再現出一幅幅自然與生命的和諧、美好。全曲共展現了一年的十二種“顏色”,氣息貫通,一氣呵成。而現代音樂家馬克思·里希特對樂曲的精心改編,更賦予了音樂一種穿越時代的活力與親近。 在這渾然天成的天籟之音上,中芭藝術家以其中西合璧的創作技法、以東方審美的獨特視角,由特邀旅美編導馬聰傾力創作,將取材于傳統文化中代表四季的“梅、蘭、竹、菊”融入到那流動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之中,打造出這部鮮活的交響芭蕾《四季》: 旭日東升、春回大地,孕育著春天含苞待放的“希望”。幽藍深邃中,生命在冰封之下默默涌動;靜夜里,蘭花在月夜掩映下漸釋暗香。由邱云庭、孫瑞辰實飾演的“蘭”,以其輕柔含情的舞姿,將蘭花獨有的清新淡雅表現的淋漓盡致。 斑斕竹影、盛夏激情,是夏日奔騰的“希望”破土沖天。艷陽下有青竹昂然挺立,泥土中有幼竹的盤根錯節。堅韌的竹節是舞者強健的臂膀,婆娑的枝葉是旋動輕盈的足尖。由馬曉東、王曄飾演的“竹”,展現了竹的氣勢、夏的蓬勃。 濃烈的色彩、明快的旋律,是一幅“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秋日盛景,也是“更將金蕊泛流霞”的美艷。由戰薪潞、張熙飾演的“菊”,將冷艷融于高貴,盡展秋的厚重與濃郁。 激昂旋律是冬日凜冽的勁風、銀裝素裹更有飛雪的肅殺;枯枝眉頭一點紅,是“梅”的傲骨、是生命的頑強!由方夢穎、張堯飾演的“梅”,用連續的跳躍與高超的旋轉展現嚴寒中梅花綻放的獨卓,也展現出逆境中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一首立體的交響,一幅舞動的畫卷,西方的經典樂曲與東方的詩情畫意在對自然的抒情、在對生命的禮贊中找到了完美的交叉點!中芭交響芭蕾《四季》讓古老的審美煥發了時代的青春,也讓激昂的樂曲在觀眾心中產生了美妙的共鳴! 命運的抗爭奮進的吶喊 《黃河》交響是在那民族危亡時刻的一聲驚雷,也是億萬中華兒女心底的“魂”——讓血肉鑄成鋼鐵的長城,讓內心激蕩成為排山倒海的力量。無論在那戰火硝煙的戰爭年代,還是在這日新月異的富強之路,一首《黃河》“曲”是沁人肺腑的高亢戰歌,一段《黃河》“舞”是大展宏圖的雄壯誓言。 交響芭蕾《黃河》以舞者激浪翻滾地“潮起潮落”、用舞者烈焰般地激情演繹,讓那肅穆莊嚴的覺醒與誓言給觀眾力量的傳遞、精神的向往。 交響芭蕾《四季》、《黃河》,以細膩的情感、純粹的演藝給人以美的啟迪、生命的希望、視聽的震撼。隨著節奏強烈、曲調起伏的交響,隨著酣暢淋漓的足尖飛旋,觀眾仿佛在音符上觸摸情感,在畫面中聆聽心聲! 12月13日,新創交響芭蕾作品《四季》和中國交響芭蕾作品《黃河》還將在天橋劇場演出一場。如果你想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感受“四季”的蓬勃與希望;同時也感受中華民族的氣魄與力量,那請千萬別錯過這場演出。“看”交響,“聽”芭蕾,我們在天橋劇場與您相約! 撰稿:孫政/審稿:李迎輝、孫元娜/攝影:時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