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一位舞蹈老師發的幾句話,細細品來十分有意思。 1、 見到老師、同學打招呼是禮貌; 2、 把換下來的衣服、鞋子放好是整潔; 3、把首飾手表摘掉是安全、也是得體; 4、上課認真專注是負責的表現; 5、課后把道具、墊子物歸原處是秩序; 6、擦汗的紙巾拿走丟掉是衛生; 7、舞蹈包自己裝、自己背是獨立; 8、去擁抱今天送你上學、接你放學的人是感恩。 …… 無外乎是打招呼、放物品、丟垃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但卻體現著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與用心。 因為老師知道,堅守最普通道德的人,才可能根植扎實的品行,日積月累融入生活,融入舞蹈,成為一個真正有教養的孩子,有修養的舞者。 每一個好孩子都是教育的結果,而很多良好的教養,其實都是從讓孩子懂規矩、守規矩中開始的。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堂舞蹈課究竟教會了孩子哪些規矩。 第一、自我保護意識 進入舞蹈教室學習中,老師要強調安全意識。比如:不可以摸、甚至倚靠鏡子,因為鏡子一旦破碎很容易劃傷孩子;老師沒有教過的動作,不允許在沒有專業人士的照看下獨立完成。很多幼兒看到高年級的大姐姐會站下腰,就硬生生地模仿,這時候,如果沒有人照看,如果摔傷了,后果是很難想象的。 第二、美與規范禮儀的培養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著裝要求,商務人士穿西裝皮鞋,廚師要戴廚帽穿廚衣,學生整潔大方不披頭散發,學舞蹈的孩子在課堂上就要穿訓練服、舞蹈鞋。 如果一位舞蹈老師以濃妝艷抹、披頭散發的形象上課,家長也會認為這位老師不專業,同樣,如果孩子不按照老師的要求,穿規定的舞蹈服、舞蹈鞋來上課,也會顯得不尊重課堂、不尊重老師。 到現在,很多專業舞蹈學校還保留著傳統的禮儀,比如:老師=師傅,學長學姐=師哥師姐,在校園中如果見到比自己大一屆的哥哥姐姐都是要禮貌地叫一聲“師哥師姐”。這樣做并不會顯得你的能力不如他人,反而凸顯了你的禮貌與教養。 第三、遵守課堂秩序 有些舞蹈培訓學校在試課的時候就有家長反應:太亂了。其實這種“亂”最主要的還是孩子上課的時候亂跑亂玩老師管不住的現象。這種現象也說明了這位舞蹈老師的課堂把控能力不好。 秩序井然的課堂,能讓教學環節有序推進,能讓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所以對新入學的孩子,第一堂課就得定規矩。比如,不在教室吃零食、下課上廁所要換生活鞋,準時上課不遲到……秩序滲透在舞蹈教學的方方面面,老師首先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懂規矩、守秩序的好習慣。 此外,課堂口令訓練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比如:快速站好、一聲令下孩子們注意力全部會集中到老師的身上并站好,為孩子以后學習舞蹈技巧、排練群體舞蹈、參加比賽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四、課下練習 有些孩子每周都去上課,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回家不練習,然后下周仍然去上課,甚至一周上好幾節課,但跳得仍然不好。周而復始,學了好幾年水平就是不見長。 舞蹈有句行話“一日不練自己知道,兩日不練老師知道、三日不練觀眾知道”強調了舞蹈學習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練舞的確辛苦,但也正是這份辛苦磨煉了孩子的毅力和合理規劃時間的能力,這是做任何事情想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質。 |